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创始人
2025-05-26 04:30:46
0

●新华社记者 周玮 史竞男 王思北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奋进新征程的今日中国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自2023年起,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年。5月26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将在深圳开幕。聚焦时代命题、搭建交流平台、引领文化风向,这场文化盛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

凝心铸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东方文明古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阔步前行。

正本清源,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正本清源中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强基固本,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迅猛发展,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一项紧迫任务。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释放出文化发展的新能量。

从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智慧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数字化服务全民共享;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电影票房……文化治理紧跟数字时代步伐,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站在崭新起点、总结过往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进一步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党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到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从全党开展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到宣讲课堂开在田间地头车间社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持续发展壮大。

文化为民,满足美好生活新需求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人民,坚持为人民而创作——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着深邃思考。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等出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鲜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创作出《我的阿勒泰》《主角》《雪山大地》等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新风尚。

依靠人民,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

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

祖国南北,来自基层一线的文学创作者多了!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劳动者作家,他们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引起广泛关注和共情。深受村民和网民欢迎的“村晚”火了!2025年《我的“村晚”我的年》小年“村晚”接力直播,充满乡土气息与文化韵味的“村晚”轮番上演。

既是“剧中人”也是“创作者”,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充分展示、竞相迸发,给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广阔空间。

服务人民,回应人民文化新需求——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博物馆、美术馆人头攒动,人们竞相感受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品味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高扬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帆。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6%。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已设立9100余家非遗工坊,“老手艺”成为群众就业增收新亮点;贴合百姓需求,超3.88万个颜值高、内容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人们身边的文化客厅;“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网络文学、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放眼新时代,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

赓续文脉,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总书记凝望历史,也远眺未来:“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赓续,让古老智慧丰盈当代文化建设,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答题。

5月18日凌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护送文物归国的工作人员手捧装载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的保护箱走出客机。流失美国长达79年的国宝终于回家!

帛书归来的动人一幕,成为新时代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生动缩影。

新时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生机勃发,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成功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良渚论坛、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立足厚重中华文明,依托改革发展生动实践,新时代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

《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China Travel”持续升温……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绚丽新篇!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千年“树王”接受“定制手术”(... 转自:天津日报  “系好安全绳,给你手锯。注意修剪枯枝时保持平衡!你现在离地面4米多高,务必小心作业...
停车新规落地 城市治理“入位” 转自:天津日报  晚归怕抢位,节假日不敢开车出门——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早已成为困扰市民出行的实际难...
初夏 阳光在叶脉上 转自:沈阳晚报  □韩东林  叶子是被洗过的,是初夏的第一场雨  也是洗过我心情的第一场雨  而我正...
沈阳工业大学举行“古籍保护课程...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近日,沈阳工业大学举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32支队伍劈波斩浪共赴龙舟文化... 转自:天津日报  昨天上午,2025年滨海新区龙舟争霸赛在于家堡滨河公园海河水域开赛。来自滨海新区各...
让“津味儿”持续破圈 转自:天津日报  杨柳青木版年画笔法细腻、色彩饱满,泥人张彩塑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曾氏华服设计精美、...
两村共建一条排水管道 村民点赞 转自:天津日报  “以前这条巷子一下雨就成‘小河’,现在终于能放心出门了!”近日,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杜...
百年建筑群见证津城蝶变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丁晓晨 姜凝)昨日,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会在北京召开,天津...
第六届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   近日,第六届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本届大赛将延续“关键技术突破+创新生态...
天马四季亲子跑河西站圆满落幕(...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苏娅辉 摄影 赵建伟)昨天上午,天津银行·2025天马四季亲子跑系列...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城管警方携手 垃圾堆里“淘金” 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津南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垃圾堆寻宝”行动。一位珠宝店店主误将价值40余万元的...
速看!南昌交警发布端午假期出行... 交通预测(1)整体交通流量预测根据往年端午假期车流量变化情况及近期道路交通数据综合分析,假期南昌市的...
抵制过度包装 倡导绿色消费 转自:沈阳晚报  端午节即将来临,粽子作为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美食,迎来销售高峰期,粽子过度包装问题也受...
多哈世乒赛 国乒四金收官(图) 转自:天津日报  2025年多哈世乒赛昨晚落幕,国乒收获4金1银2铜。其中,女单孙颖莎和王曼昱包揽冠...
平台收取佣金抽成等将有新规范   为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行为...
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越南 开始为... 转自:财联社【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越南 开始为期三天国事访问】财联社5月26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25日...
一年喝掉23万千升,“精酿”咋...   夏日炎炎,啤酒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首选饮品。在济南各大商超,精酿啤酒正占据着越来越大的陈列空间,成...
5元自助快餐店因为一条差评火了   近日,一家开在济南天桥区小巷子里的5元自助餐店因为一条“菜量少的差评”火了,不少网友纷纷玩梗为其...
“巧手筑梦”助残就业 转自:天津日报  在南开区学府街风湖里社区的残疾人就业帮扶站里,智力障碍的小李正学习如何将洗涤液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