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凯瀚财经
一、关于收入高峰年龄
本周,一家券商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整理了几个数据,我们觉得比较有意思,本来打算跟大家汇报。但两天后,这个报告以及主要平台对其的讨论就全部被删除,所以我们也不敢引用,也没法告诉你们报告标题,当然告诉了也没用……
其实一篇研究报告能通过公司内部审批程序发布出来,也不可能有啥不合规的东西,只能说现在的舆论控制,本来也没有清晰的合规边界。
简单说下,就是他们发现,美国人的一生中的收入高峰在50岁左右,相对应消费高峰也在50岁左右;而在2022年,中国人一生中的收入高峰在29岁左右,相对应消费高峰也在29岁左右。从纵向看,在过去十几年,中国人的收入高峰来得越来越早:2010年,中国人一生的收入高峰是39岁,而2022年提前到了29岁。
报告试图从这个角度解释消费不振的原因:一个人23岁大学毕业,只工作五年就达到收入高峰,也就是说他只有五年的预期收入是增长的;当他29岁时,他发现未来35年职业生涯都在降薪,那他还敢大额消费、尤其是举债消费吗?
这个道理我们之前其实也讨论过,当时说如果年轻人每个月挣5000,但预计明年每个月就能挣7000,后年能挣9000,那他也愿意现在去背3000甚至更高的房贷。当然这种信心不是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因为他身边工作年限长一点的同事确实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明年他能不能保住5000都是问题,他哪还敢背房贷呢?
只是我们也没想到,国内牛马的收入高峰来得这么早,29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二、关于降息
本周,各大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达到前所未有的0.05%,已经和零利率无异,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前所未有低于1%。
降息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贷款利率也在同步降,要保证银行的利差,二是让你们少存钱,把存款取出来花掉。
如果问降低存款利率对富人更不利还是对穷人,可能有人第一反应是富人损失更大,因为富人存款占比更高。其实对谁影响大,应该看谁更依赖存款利息过日子。富人存款占社会总存款的比例确实高,但对个体而言,存款占一个富人自身财富的比例是不高的,他还有股票、信托、理财、房产、黄金等等其他资产,存款利率下降对他影响有限,可能还能被其他资产升值抵消;而真正的穷人,100%的财富是存款,存款利率下降是直接影响他的收入。
到今天,存款利率的下降空间基本上已经用足了(出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认为会出现名义利率为负的情况)。如果大家还是不愿意把钱取出来花,怎么办呢?
参考前面那条,其实大家喜欢存钱,可能并不是为了拿利息,那么,降息也就未必能改变存款的偏好。
另外,有人说,降息后,即使大家不会拿出来花掉,也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把存款转化为股票、尤其是分红率高的红利股。
我们的看法是,存款的人和买红利股的人,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群体,存款的替代品更可能是债而不是红利股。红利股虽然某些特征与债类似,但它毕竟是股票。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每次银行理财或者债券基金净值下跌0.5%,持有人就会去社交媒体上抱怨,而红利股波动率虽然比其他股票低,那比银行理财或者债券基金还是要高得多。
三、关于方洪波
周一,晚点刊发了对方洪波的专访。方洪波可能是国内最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之一),接任美的董事长以来,公司营业收入从100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而同期另一家白电龙头,仅从1000亿元增长到1900亿元。但论在网络上的流量,方远远不如后者的董事长。
自媒体在转发这篇专访时,往往着重强调他说的“6点后不加班”,然后大家就会在评论里骂,这样流量最大。我们的看法是,这种专访都会适当美化,说美的整个公司6点后都不加班,我们也不太信。但在整篇专访中,其实这句话非常不重要。
我们印象深刻的有五个点:
一是,他认为企业家一定要了解一线真实情况,而大公司CEO很难听到真实声音。他的做法是,200个中高层,每半年沟通一次;每半年选200个其他层级员工沟通一次,都是1对1。
二是,不盲目多元化进入新市场。他说美的也论证过多次要不要造车,但后来还是没造,他认为美的没有造车的能力。美的也不做手机,不做黑电,但他认为美的有能力做工业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
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但很多情况下大家不愿意承认,尤其是在某个领域已经比较成功的人或企业,总是认为既然自己这件事能做好,那其他事情也能做好,盲目跨界,结果一地鸡毛。对美的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承认存在能力边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比它小得多的企业都不承认。
当然这一点和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承认自己存在能力边界,是因为听不到真话。
三是,他认为企业就应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持续性地盈利成长,而不是让企业承担太多社会责任(例如ESG之类)。这个话别人一般不敢公开讲,尽管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四是,他认为员工第一和末位淘汰不矛盾。对员工好,不是说对具体某一个人好,而是整体上为员工提供舒服的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不裁员,表面上看是对员工好,其实是对少数不合格的员工好,对更多的合格员工是伤害。
五是,他认为美的的传承经验不能复制,也就是说他是独一无二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也是独一无二的。
四、IPO节奏
本周(5月19日-5月23日)IPO节奏:
1、批文
本周继续只有1个IPO项目注册生效。2025年以来,一共有30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13个,创业板14个,科创板3个。
本周北交所有1个项目注册生效,2025年以来一共有5个项目注册生效。
为什么去年3100点每周给2个批文,现在3400点每周只给1个批文,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去年四季度科创板储备了60家邀请制项目,以及今年二、三月间今年要受理150个项目的说法,完全是谣言。
本周沪主板和深主板各受理项目1个,北交所受理项目2个。
长裕集团主要从事锆类产品、特种尼龙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氧氯化锆产能居全球第一,符合主板定位。
盛龙股份主要从事钼精矿和钼铁的生产、加工、销售,公司规模比金钼股份和洛阳钼业都要小得多,但绝对规模还是比较大,2024年净利润7.51亿元,也符合主板定位。
康华股份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4年净利润1.04亿元。IVD行业曾经是过去两年IPO撤回的重灾区,公司也曾两次变更辅导券商,但去年12月丹娜生物过会后,对这个行业的一刀切似乎有所松动。
沛城科技主要从事第三方电池电源控制系统(BMS、PCS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4年净利润9,230万元。
本周无项目上会。根据预告,下周海安橡胶主板项目、世昌股份、志高机械北交所项目上会。
海安橡胶虽然绝对规模比本周发行的中策橡胶小,但净利润也有6.41亿元,而且在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细分市场是全球第四、国内第一。大家从近期主板受理、上会的项目,应该大致能判断目前主板对项目规模的要求。
世昌股份主要从事汽车燃料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85%的产品用于油车,其余用于混动。公司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其实挺大,但吉利和奇瑞贡献了80%的收入,属于监管部门喜欢的项目。
志高机械主要从事凿岩设备和空气压缩机的研发、生产、销售,2024年净利润1.03亿元。公司约80%的收入来自经销模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核查比例:取得了86%以上经销收入的进销存,84%以上经销收入的穿透客户,然后对144家经销商和1023个穿透客户进行走访,穿透走访金额比例约40%。其中,经销商的客户包括分销商和终端用户,针对分销商,对分销商进行继续穿透走访,一共走访112家分销商(金额约占下游存在分销商的经销收入的50%)和263家分销商的穿透客户(金额约占分销商向经销商采购金额的20%)。针对经销商的终端客户存在非法人主体的,对137家非法人主体客户进行走访,金额约占存在非法人主体客户的经销收入的65%。
总体来看,上会没有固定节奏,成熟一家安排一家。
本周终止审查项目1个。
佳源科技已于2023年6月通过上市委审议,但一直未提交注册。公司主要从事智能融合终端(TTU)、低压分路监测单元(LTU)等智能电力物联终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撤回可能与公司被国网江苏暂停中标资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