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防城港发布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广西在人工智能(AI)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决定》提出,到2027年,广西将建成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能力、产业规模和技术研发水平,并与东盟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跨境流通、应用场景打造和技术标准互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这一举措旨在打造一个丰富多样、安全可靠、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注入新动力。
智慧农业的先锋:东兴对虾养殖的AI革命
广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位于广西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支由侯宗元和冯殿勇领导的年轻创业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虾养殖方式。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开源YOLO系统的人工智能视觉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虾的大小、健康状况和饱食度。这一系统通过分析数千张水下图像,克服了水底视野不足和虾群移动快速等挑战,实现了对虾生长环境的精准管理。这种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
(晨雾中的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具体而言,该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氧气含量和喂养量等细节,使虾产量从每立方水体10斤虾的产量提升至每立方水体20-30斤虾产量,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确保了虾的高品质,用这套系统养殖出的虾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左右,且基于循环水养殖系统带来的纯净水体环境,虾自身的抗病害能力极强,口感和质地也优于传统养殖的虾。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总控室)
团队的养殖技术负责人冯殿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替代人工劳动,我们希望将人为经验和技术转化为人工智能数据。”他进一步指出,团队正在努力实现通过虾的喂养曲线数据反馈到人工智能系统,由人工智能自动调整喂养频率,这一突破有望成为行业里程碑。
团队的负责人侯宗元还强调了人工智能的长期愿景:“我们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所有养殖技术员转变为运维工程师,彻底取消传统养殖技术员岗位,实现全自动化养殖工厂。”他补充道:“我们希望将视觉神经网络技术变得像大疆无人机一样平民化,而不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昂贵系统。”
(侯宗元介绍团队自研发的多功能控制终端)
此外,团队正在探索将YOLO系统与DeepSeek大语言模型结合,开发自然语言交互功能。侯宗元描述道:“通过整合这些技术,养殖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与系统对话,例如询问某个养殖池的虾何时成熟,系统将以标准化的答案回应,并实时调控虾塘的水温和含氧量、喂食量等细节。”这一创新将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使人工智能技术惠及更多从业者。
展望未来:AI点亮区域繁荣
《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广西在人工智能领域将会迈向新阶段。通过结合本地创新与国际合作,广西不仅致力于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还希望为东盟地区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东兴虾养殖的成功案例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在传统产业中发挥巨大作用,而这一模式有望推广到其他领域和地区。
随着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的建设,广西将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粮食安全、医疗资源短缺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冯殿勇总结道:“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驱动力。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更多人受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这一战略举措,不仅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树立了新典范。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广西有望成为区域人工智能创新的引领者,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独特价值。
下一篇:C919航线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