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童彤 通讯员 刘烨珏) 初夏时节,柯城区万田乡坞石村坦上家庭农场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近日,该家庭农场的500余亩油菜田迎来丰收季,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高效收割,奏响了夏收“协奏曲”。
在坦上家庭农场的连片油菜田中,6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随着机器轰鸣,一排排成熟的油菜被快速卷入机舱,瞬间完成脱粒、分筛和秸秆粉碎等工序。油菜籽通过输送管源源不断地装入运输车,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撒入田间,转化为天然肥料。“秸秆还田既减少污染,又能提升地力,实现‘变废为宝’。”该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华丽介绍,机械化收割让每亩地作业时间缩短至20分钟,较传统人工方式节省2/3以上的成本,且菜籽损耗率显著降低。
今年,该家庭农场主推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浙油杂59”,预计亩产达150公斤,较往年提升约10%,净收益有望突破5万元。在收割现场,满载油菜籽的运输车直奔万田乡坦上农事服务中心,新投用的大型烘干机正在全速运转。这台集9个烘干仓于一体的设备,日处理量达18万公斤,通过自动化温控系统精准去除杂质、调节水分,有效防止霉变。“从收割到烘干全链条机械化,品质和效率得到了双提升。”郑华丽说,经加工的菜籽将销往衢江区及外地油厂,成为食用油市场的优质原料。
据初步统计,当前柯城区2.5万余亩油菜已进入集中采收期,预计本月下旬完成全部收割任务。紧随其后,全区农田将无缝衔接转入早稻插秧阶段,实现“油菜-水稻”高效轮作模式。柯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柯城将深化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通过技术培训、设备补贴等举措,推动田间管理向智能化、社会化服务升级,为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