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
李哲
黄瑞妮
朱洁静
李晶花
陈丽俐
孙娜
王越
李敏
鲍陈热
尹春媛
秦海璐
袁国良
梁静
周帆
闽剧《画网巾先生》编剧:戴先良
越剧《钱塘里》编剧:谢丽泓
话剧《屈原》编剧:黄维若
京剧《张謇》编剧:龚孝雄
话剧《捉迷藏》编剧:李宇樑昨晚,“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上海演员蓝天、朱洁静成功摘“梅”,分别位列榜首和第二名。
昨晚的颁奖典礼星光熠熠,苗洁、郑芳芳、张欢、唐恺、楼胜、郝士超、杨春荣、韩延文、张艳秋、山翀、吴双、华雯、李政成、韩再芬、茅威涛、陈少云、雷佳、孟广禄、王艳、傅希如、张馨月等多位往届梅花奖获得者与众多表演艺术家纷纷助阵,和戏剧专业院校师生共同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戏剧晚会。
显身手 来日方长
当主持人的话筒递到朱洁静的面前,她的眼眶湿润了。去年此时,她凭借《朱鹮》中的“鹮仙”一角荣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当时的她满怀憧憬地以为“未来10年还能继续在舞台上肆意翱翔”。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人生的“暴风雨”突然来袭,她不得不暂别舞台长达8个月。
直到自己入围梅花奖终评的消息传来,她才重新振作精神,因为她深知这是自己与舞台、与观众、与《朱鹮》的一场重要约定,“无论多么艰难,我都决心赴约。”尽管她的身体可能无法像从前那样轻松地完成所有动作,但她依然勇敢地直面内心的恐惧与胆怯,努力同时间和身体和解,“我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我艺术生命中的修炼和滋养,就像一位哲学家说过,你必须要沐浴在烈焰之中,若不先化为灰烬,又怎能获得重生?”
再一次回到舞台,当追光洒在身上,朱洁静感觉灵魂深处所有的困顿、悲伤、不安,统统都在舞蹈当中一点一点地消散了。“我想唯有舞台,唯有舞蹈,唯有表演,它可以治愈我、救赎我,所以朱洁静重生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朱洁静,也属于每一个在至暗时刻遵循自己内心感召孤勇上路的人。她说:“中国舞剧正因一代代舞蹈人默默耕耘,才能迎来今天百花齐放的春天;中国戏剧更是在所有艺术家和前辈同行的团结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生生不息。”未来十年,她依然要做那个纯粹、笃定、快乐自在跳着舞前进的人。
朱洁静的励志发言也感染着上海另一位获奖演员蓝天,他将千言万语都融入那句荡气回肠的唱词:“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最高奖 首次落沪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梅花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育新人、推精品,至今已走过42年的光辉历程。
本届梅花奖评选持续深化评奖机制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坚守戏剧本体和中华美学精神,充分体现“三并举”原则,重视“两新”戏剧工作者的发展,首次开辟民营剧团申报通道,注重戏剧门类的多元性、地域的广泛性、剧种的多样性、行当的丰富性;充分践行“艺术为民”的宗旨,推出34场演前导赏、演后谈及主题研讨会,并举办获奖演员座谈会及下基层慰问演出。票务采用“市场运营+惠民公益”模式,同时开展“梅花绽放在上海”商圈快闪展,打造“全城有戏”氛围。
曹禺戏剧文学奖是全国性戏剧文学最高奖项,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这一奖项既是剧作家的创作标杆,也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的风向标。本届曹禺奖评选首次开放个人申报渠道,深化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戏剧文学共融,完善戏剧创作人才梯队,构筑戏剧创作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助力戏剧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与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活动首次落户上海。“梅花”绽放上海,让戏剧艺术以创新戏剧传播方式,嵌入演艺资源,融入城市生活,以百花齐放、生生不息的蓬勃气象在这座初心之地、光荣之城集中呈现。
本报记者 朱渊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名单
蓝天
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工老生,宗余派,师从张少春、童强、关松安、童祥苓、计镇华等戏曲名家。作为第六代“杨子荣”,他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以精湛表演诠释英雄本色,让红色经典绽放时代华彩。
李哲
福建京剧院一级演员,工武生,师承李幼斌、梁斌、张幼麟、王全熹、杨少春、张四全等戏曲名家。在《京剧折子戏专场》中,他以技化情,以武彰文,充分展现出新时代武生演员的深厚造诣和艺术风采。
黄瑞妮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二级演员,主工闺阁旦。在秦腔《赵五娘》中,她唱做并重,情感充沛,婉转低回处见深情,高亢激越时显功力。那荡气回肠的彩腔,唱出了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
朱洁静
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一级演员。她是舞坛蹁跹的精灵,是以灵魂起舞的舞者。十一年如一日,她在舞剧《朱鹮》中以匠心雕琢“鹮仙”,从形似到神似,将朱鹮的灵动与脆弱、高贵与哀愁完美呈现。
李晶花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二级演员,主工青衣、老旦,师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左奇伟。在曲剧《信仰》中,她以扎实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将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丽俐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一级演员,工花旦,师承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她在《婺剧折子戏专场》中,传神刻画了洪苏秀、穆桂英、白素贞的艺术形象,让婺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芒。
孙娜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一级演员,主工闺门旦。在《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中,她以情带技,技中传情,翻桌盘腿显身手,水袖轻扬诉衷肠,高亢唱腔动人心魄。
王越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宗裘派铜锤花脸,师从窦国启、何坦、郭铁牛、耿文超、李欣等名家,拜裘派艺术传承人李长春为师。他在京剧《铡判官》中塑造的包拯,既铁面无私又仁慈温厚。
李敏
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二级演员,主攻闺门旦、小旦,师从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在秦腔《焚香记》中,她以情入戏,以腔动人,将敫桂英的悲愤与坚忍、凄怨与刚强刻画得入木三分。
鲍陈热
浙江台州乱弹剧团一级演员,工青衣兼闺门旦。台州乱弹是历史悠久的稀有剧种,作为本届唯一入围的民营剧团演员,她扮相秀丽柔美,唱腔甜润婉转,极富表演张力,在《台州乱弹折子戏专场》中绽放异彩。
尹春媛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二级演员,工闺门旦、花衫,师承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陈媛。在《柳子戏折子戏专场》中,无论是古代仕女、风尘女子还是巾帼英雄,她都能以细腻的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秦海璐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她表演精湛,勤于思考,潜心钻研,苦练方言,她在话剧《四世同堂》中,以浑然天成的表演让“大赤包”跳脱纸面,让文学经典在戏剧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袁国良
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工老生,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陆永昌。他以扎实的功底、醇厚的唱腔,在昆剧《烂柯山》中成功塑造朱买臣的艺术形象。那儒生风骨与穷酸书生的双重刻画,彰显表演之精。
梁静
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一级演员,主工刀马旦,师承任跟心、苗洁、李荣霞、窦爱香、贾学奎等名家。在神话剧《精卫填海》中,她将精卫的柔情与刚毅刻画得栩栩如生,让古老的蒲剧艺术绽放时代光芒。
周帆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一级演员,主攻青衣、闺门旦。在湘剧《夫人如见》中,她融花旦之灵秀于青衣之庄重,将谭嗣同夫人李闰的柔情、深情与悲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名单
闽剧《画网巾先生》编剧:戴先良
越剧《钱塘里》编剧:谢丽泓
话剧《屈原》编剧:黄维若
京剧《张謇》编剧:龚孝雄
话剧《捉迷藏》编剧:李宇樑
本版摄影 记者 王凯 本版制图 戴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