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来源| 不良资产头条、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4月,银泰集团发布了《2024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瑞京资产与银泰商业、银泰基业、银泰置地、银泰投资并列,成为沈国军“银泰系”五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瑞京资产的快速崛起,或是浙商大佬沈国军,正在从百货大亨到个贷不良市场“操盘手”,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管理的战略转移。
2024年瑞京资产一战成名。 当年6月其以19.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捷信消费金融264.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约合0.75 折),创下了个人贷款批转业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次资产交易纪录,更使其在个贷规模上突破300亿元本金,跻身行业前三甲。2024年瑞京资产新增资产管理规模超320亿元本金,累计收购不良债权822亿元,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828亿元。
进入2025年又收包超15亿。
不可否认,沈国军的对不良资产处置非常了解。
战略转型
沈国军生于1962年,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财经大学。据相关媒体称,沈国军在校期间找同学一起创业做胶合板外贸生意赚了180万,展现出惊人的经商天赋。1986年硕士毕业后,进入银行做着体制内的工作,不多久就升任至银行主任;1997年时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始在国内活跃起来,沈国军辞去不错的“铁饭碗”,开始下海经商。不久,亚洲金融危机突袭,各行各业都有企业倒闭破产。
沈国军抓住机会压下全部身家,承接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地产项目,结果突逢下家违约不买了,沈国军各方求寻无果后,阴差阳错自己做起了房东迈入商业零售领域,武林银泰应运而生。
此后经过妥善经营,又陆续收购合并了近10家百货公司。
2007年3月,银泰集团登陆港交所,成为第一个在港交所上市的大陆民营百货店。
第二年,北京银泰中心也正式落成,从房地产开发,到商业零售,沈国军的银泰系初具雏形。
2013年,沈国军以16亿投资占股成为菜鸟网络的第二大股东。此后,沈国军频频围猎A股公司,因此也被称为“资本猎手”。
截至2020年,“银泰系”旗下控股或参股的公司超过100家,其中包括京投发展、百大集团、武商集团、银泰黄金、南都物业、恒林股份等多家直接或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
但近两年,曾经以精准、彪悍风格打造“银泰系”的沈国军,却逐渐开始从A股市场“撤退”。据不完全统计,沈国军已经陆续卖掉了银泰黄金、溢价转股新世界、减持南都物业等旗下诸多标的。2023年5月10日,沈国军减持汤姆猫后,市场上也鲜少有其身影。
截至2023年末,银泰集团合并报表口径总资产494.12亿元,净资产134.24亿元;营业总收入69.5亿元,净利润7.26亿元。
市场还一度猜测沈国军是否要“退隐”;一年多后,沉寂许久的“浙商大佬”沈国军花费近20亿元拿下“最大个贷不良包”,似乎已经找到新猎场,要在个贷不良领域要大显身手。
个贷大户盈利并不乐观
尽管规模扩张迅猛,瑞京资产的盈利表现却难言乐观。
据大股东赣州发展投资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瑞京资产净利润分别为0.94亿元、1.45亿元和0.6亿元,呈现"规模增、利润降"的背离走势。2024年在资产总额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24%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同比下滑58%,创三年新低。
此外,专注于个贷业务的海德股份在2024年也是如此:2024 年营收 8.61 亿元,同比下降29.95%,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跌62.48%。不仅如此,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0.39%。说明其并不怎么挣钱。
重点布局个贷不良的地方AMC普遍出现利润下滑,也说明了行业的痛点:首先,回收周期长是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一大难题。曾有从事个贷不良处置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以0.7折的价格入手的不良资产包,也需要6、7年时间才能回本”,这导致资金占用成本高企。
其次,高处置成本也不容忽视。单个资产包往往涉及数千甚至上万个借款人,个贷案件数量庞大,司法催收、债务和解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此外,不良资产包往往面临回收率不稳定的问题,受经济环境影响大,且随着时间推移,回收难度通常会增加。
处置个贷不良就像“沙里淘金”。
与此同时,不良处置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蓝海转向红海。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信达首次登上银登中心公布的批量个人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方榜单,这是全国性AMC首次亮相该榜单,使得本已激烈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
尽管挑战重重,个贷不良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规模达2862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个人业务成交规模为1583.5亿元。业内预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未来三年个贷不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