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丁
身边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说需要“减肥”不太文雅,不如说“减重”。如果时尚一点,“减重”应该叫“体重管理”。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一是因为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媒体聚焦,超重肥胖为健康拉响警报;二是国家喊“减肥”,启动“健康管理年”三年行动,打响全民健康保卫战。
肥胖问题已成为当今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就拿中国来说,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达50.7%;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且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与此同时,肥胖伴随的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每年要承受数亿元的医疗负担。肥胖还会增加骨骼肌肉负担、消化系统疾病和患癌风险,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肥胖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导致肥胖的原因很多,但吃得多、锻炼少是主因,其诱发因素包括年龄、怀孕、戒烟、睡眠不足和精神因素等。一些年轻人每天摄入过多高糖、高油、高盐、高热量饮食,一些职场人士习惯点外卖且久坐不动,一些“打工人”被996的工作模式绑架,“致胖组合”是共同的感受。
体重“up”不是好事,“以胖为福”“以胖为美”的观念早已过时。如今,肥胖不仅给求学就业及择偶带来不便,还会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减重不仅是时尚,而且是关乎个人健康的大事。但如何减重?不外乎少吃多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主流的减重模式还是营养治疗,限制热量摄入。
“管住嘴、迈开腿”。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生活方式是减重的重要手段。“科学减重”不能搞突击运动,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持之以恒方能见效。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变“被动医疗”为“主动健康”,撬动个体生命质量的升级。
肥胖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国家将健康体重管理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倡导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加强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推广体重管理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
打出这些“体重管理”组合拳,是一场从政策设计到全民生活方式的系统性重构。国家喊“减肥”,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发展共识,通过体重管理“小切口”,逐步破解慢性病防控“大问题”,减轻医保压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上一篇:丰富场景拉动潮流女装营销
下一篇:藏在名字里的爱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