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郭立
总投资约198亿元的贵州能源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是全省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该项目所在地,曾是贵州鑫晟煤化工项目的规划区域。由于市场等原因,贵州鑫晟煤化工项目停产闲置8年之久。
水城区将鑫晟煤化工闲置资产作为招商资源,成功引进贵州能源集团注资,并引进贵州黔能私募基金出资入股,优化股权占比,通过股权合作、新动能基金支持、私募基金扶持等方式,在既有厂址上,打造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持续做深“富矿精开”大文章。
“基地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建设,并采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建成后可为园区内企业供应天然气、蒸汽、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产品,同时基地配套建设800万吨/年铁路专用线,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叶建华告诉记者。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焦炭200万吨、焦油8.7万吨、粗苯2.6万吨、硫酸2.9万吨、天然气1.86亿立方米、发电量83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达75亿元。
水城区坚持做好基础设施保障服务,提升闲置厂房利用率,积极推动厂房改造升级,让低效存量转化为优质增量,闲置资源转化为创新资产,有效盘活存量资源。
近日,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的施工正在进行,目前主要开展设备设施桩基和基础、地下管网等施工,整体建设进展迅速。
该项目是贵州能源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该项目发电机组采用先进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发电煤耗指标先进,充分利用焦化项目的蒸汽、氢气、除盐水、消防水等生产装置,可提升对应装置的利用率,焦化衍生产品灰氢用作锅炉掺烧,实现减污降碳和提升机组灵活性,具有较大成本市场优势。
距离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不远处,是基地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焦化项目。今年3月底,随着2号焦炉端台小灶腾起第一簇烘炉火焰,标志着该项目向全面投产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焦炉采用国际最先进的6.78米捣固焦炉,可实现单孔炭化室产焦量最大,环保指标最优。生产装置污染物排放按超低排放标准设计执行,废水处理直接做到分盐结晶,实现废水零排放,能耗指标优于行业标杆水平,达到109.37千克标煤每吨。
“项目的循环经济优势明显,蒸汽、消防水、富氢气等工质和燃煤发电项目互补和共用,能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煤焦化事业部总经理江关喜介绍。
同步规划建设的264万千瓦规模新能源项目,也是基地的重要构成。总投资3.2亿元的一期杨梅龙井100MWp光伏项目,已于2024年2月14日并网发电;二期1060MWp光伏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现并网;三期光伏项目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建设发展部主任赵江表示:“下一步将进行新能源项目与燃煤发电项目、焦化项目的厂用电耦合研究,进一步消纳新能源项目电量的同时,降低厂区用电成本。”
多能互补将一块煤吃干榨尽。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的燃煤发电项目、煤焦化项目、新能源项目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构建起焦炭热量回收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后剩余富氢气体(替代燃油)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隐藏在“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背后的,是水城区“腾笼换鸟”的发展智慧。据了解,该项目将带领水城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向着装备水平更高、能耗更先进、环保指标更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