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5月21日讯 (记者 马芳 马骏驰)5月21日,由北京画院、内蒙古美术馆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生生不息的大象——杨刚的内蒙古世界”展览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杨刚先生的84幅作品集中亮相,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
对于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杨刚而言,内蒙古具有多重意义,这里是他事业的出发点、情感所系处、意象表现源和精神根据地。作为一名北京知青,杨刚曾先后两次长居锡林郭勒盟,在草原上放牧、在锡林浩特文化馆任馆员,工作之余他多次随乌兰牧骑队员深入大草原写生,研究内蒙古历史,与当地艺术家交流,兼职从事美术教育,创作了大量内蒙古题材作品。他的经历被姜戎写进了小说《狼图腾》,杨刚就是小说二号人物杨克的原型。
此次展览分为内篇与外篇两个部分,展出作品涵盖水墨写意、油画、工笔重彩和速写,内容涉及内蒙古的日常生活与历史传统。 草原、奔马、羊群、那达慕大会、乌兰牧骑演出等化为杨刚笔下的意象,精彩纷呈。杨刚的女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肖说:“我父亲和内蒙古渊源很深,内蒙古大草原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三分之一的作品都和内蒙古有关。在父亲去世6周年之际,他的作品能在内蒙古美术馆首次集中呈现,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希望能带给内蒙古艺术家和广大青年不一样的感受。”
参观完展览后,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王鹏瑞说:“杨刚先生创作的大量内蒙古题材作品,体现了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内蒙古培养出了很多像杨刚一样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对弘扬北疆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内蒙古、关注北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