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战略性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超百亿元。
5月20日,用友网络(600588.SH)副总裁郝伟明在京津冀(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大会上表示,在3.0阶段,公司的核心战略为“AI至上”,致力于通过领先的AI软件平台,以普惠化的方式赋能各行业企业,推动AI应用的深度落地。近年来,公司在战略性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超百亿元。
郝伟明介绍,当前用友网络已进入3.0战略阶段,核心目标是基于通用大模型技术,聚焦垂类大模型研发,打造新一代企业智能软件平台。该平台以“技术赋能业务”为导向,通过AI与企业服务的深度融合,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全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并推动中国领先的AI软件与服务向全球市场拓展。用友依托37年行业积累,通过“技术+生态+全球化”三轮驱动,助力中国企业服务行业走向世界,以领先技术赋能全球工商业创新与社会进步。
AI在企业中的落地需以智能化软件平台为载体,融合大模型技术重构业务流程。在制造业场景中,从基础流程自动化(如单据审批、订单执行),延伸至智能质量检测、需求预测、供应链优化等环节,通过“AI大模型分析+小模型执行”模式,实现生产计划、采购供应的智能化决策;在技术融合路径中,采用“渐进式落地”策略,在高级排程(APS)、车间调度等复杂场景中,通过人机协同逐步从“辅助决策”向“自主决策”过渡,避免技术目标与业务现实的脱节。
郝伟明对高新技术企业AI落地的三条行动建议。一是传统企业软件架构难以支持大模型实时调用,建议企业优先采用公有云部署模式,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云原生架构实现AI能力的快速集成与迭代,规避私有部署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技术滞后问题。二是新一代AI软件平台需集成数据治理工具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数据资产的标准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确保企业级AI应用的结果可信、流程可追溯,避免“数据孤岛”导致的应用断层。三是建议高新技术企业优先选用国产大模型、智能软件及算力资源,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栈,防范供应链断供风险与数据安全隐患,保障业务连续性与合规性。
此外,郝伟明称,国家提出“人工智能+”战略,其核心要义之一是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落地实施。他呼吁企业家,需将人工智能业务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作为优先工作,夯实这一前置性基础,以便更高效地推进各项项目与工作。
据悉,用友网络作为北京中关村首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88年,注册地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域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前身)。历经37年发展,公司从早期服务单一部门的财务系统,逐步拓展至覆盖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全链条。郝伟明表示,在未来的企业运作中,日常业务逻辑将与传统ERP(企业资源计划)流程实现根本性重构——智能体将成为驱动单元,承担大部分业务规划职能,实现从规划到决策的全链条自主化,推动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迈向中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