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山东省东营市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出台《关于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意见》,培育各类公益性、互助性社区自治组织4294个,构建起联动高效、覆盖城乡、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多角度讲好家风故事,激活基层治理文明动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初夏时节,在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宁社区幸福会客厅,一场围绕社区群防群治的协商议事会正在举行,家庭代表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记者了解到,东营市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意见》,建机制、搭平台、促融合,积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小家”幸福促“大家”和谐。
建设好家庭,筑牢基层治理基础单元
“家庭发展支持保障也是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应该畅通家庭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在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讨论会上,与会的东营市各部门、各单位踊跃发言。
今年4月,东营市委印发《关于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意见》,健全完善了党建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机制、家庭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家庭文明建设机制、家庭发展支持保障机制等七大机制,实施21项具体举措,明确了32个部门单位职责任务,构建起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基层治理的基本框架。
东营市积极发挥基层治理最小单元作用,组建党群议事会、四邻议事亭等协商议事自治组织,培育各类公益性、互助性社区自治组织4294个,全市一半以上社区成立社区自治组织联合会,43%的居民走出家门、参与组织、融入治理,让广大家庭成了基层治理的主角。
涵养好家教,塑造基层治理德育根基
东营市充分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在山东省率先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起联动高效、覆盖城乡、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有效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河口区六合街道崇文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室里,指导老师正在对0~3岁的家长和孩子开展服务课程,内容涵盖认知、社交、国学等多个领域。“这个课在社区开了好几年了,对我们科学育儿有很大帮助。”社区居民对课程给予一致好评。自2021年起,东营市连续四年将家庭教育列入市、县(区)两级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持续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配备、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家庭教育普惠指导服务。
东营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侯丽霞告诉记者,东营市在市、县(区)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镇街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制定全省首个社区(村)家长学校建设地方标准,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村家长学校覆盖率达92%,真正把普惠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东营市还着力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聚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暴露出的规矩意识、法纪意识淡薄问题,创新开展“家规家训进社区”工作,妇联、政法、社会工作等6部门联合印发《东营市家规家训进社区实施方案》,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教育、品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传承好家风,激活基层治理文明动能
在东营区文汇街道中山社区,“家书家信传家风—王清1001封家书作品展”正在举办,王清讲述了一封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吸引社区居民驻足观看。
这只是东营市多角度讲好家风故事、多维度涵养社会风气的一角剪影。
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理应在家风传承上当好表率,扛牢弘扬传承良好家风的时代担当。东营市将家风建设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廉政谈话、述责述廉等内容,组织开展廉洁家风座谈会、廉洁家风宣讲、警示教育等“廉创幸福家”廉洁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参与领导干部及家庭成员3.27万人次,推动优良党风与文明社风潜入家庭肌理、浸润心灵深处。
记者了解到,东营市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德润东营”美德健康生活、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移风易俗等系列活动,去年以来开展宣传宣讲1.3万余场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同时,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建立积分超市、社区基金等激励机制,全市涌现出“五好文明家庭”等6453户、“好婆婆、好媳妇”等优秀家庭角色1.1万余名,引领带动广大家庭崇德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