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时55分,迎来小满节气。
此时,江河渐满,麦浪轻摇,万物藏着半熟的谦意,不求极致圆满,但守恰到好处。
在这个“小满胜万全”的时节,愿你我:不贪满,自有丰足喜乐;留余地,终得长久清欢。
小满·一隅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刘溪溪
特别呈现
小满·美文
作者/殷若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将满未满,最是让人心胸开阔。海纳百川,积极向阳。小满,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时节。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二候靡草死。靡草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到了入夏不胜阳气,便枯死了。三候麦秋至。此时虽夏,于麦则秋,夏麦可以收割了。
小满时节,樱桃红透,桑葚玫紫,枇杷熟黄。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枇杷
“小满枇杷半坡黄”,苏州东山的农人把我们一群朋友带到家里的枇杷园里,一颗颗橘黄色的枇杷毛茸茸、水嫩嫩地挂在树梢上,甚是讨喜。随手摘一颗,塞进嘴里。哇,好像冰糖一样甜,完全不是平日水果店里买来的那样。
于是慨叹,蔬菜瓜果真的是要守住果园菜园子,坐在田边儿树下吃,才能啖得最美的鲜味。
枇杷很脆弱,采摘时手要小心翼翼持住果的柄,尽量不要碰到果皮。否则,枇杷被触碰的部位的绒毛就会脱落,第二天便长起黑斑来,令人心疼,再隔一天,整个果子就会烂了。因为果实娇嫩,成熟季的枇杷便需要农人格外细心地照顾。
从前自己的小院里,有一棵枇杷树,到了小满时节,便会结满枇杷。可惜果子结得太高,跳脚也够不到,只好天天仰望流口水。还好枇杷树赏我一片荫凉,在树下支起一架阳伞,摆上藤椅小桌,喝起茶来,听微风穿过枇杷叶发出沙沙响的声音,也是极好。
枇杷叶,用郑逸梅在《花果小品》中的话说是“大如驴耳”,读来真是形象。枇杷叶正面深绿油亮,背面长满绒毛,广东人称其为“无忧扇”,苏州人则拿来形容翻脸不认人的人,称其为“枇杷叶面孔”。
我每年会把枇杷叶、新鲜枇杷果肉取来熬枇杷膏。三月里用云南蒙自的枇杷,到了五月用苏州的枇杷,待到苏州杨梅也上新的时候,一年的枇杷季便算过去了。
荔枝
到了每年五月光景,我便盼着岭南的荔枝以最快速度“飞”来。
好友寄来一大箱新采摘的桂味荔枝,到货时荔枝还带着绿叶子的清新气息,剥开红红的坚壳儿,白绡裹着的水晶果肉绽破开来,赶紧吸上一口,真像汽水一样爽舌头。每年除了吃到最时鲜的水果的喜悦外,还要感恩那些念着你能吃上这一口的朋友的情谊。
荔枝品种有桂味、糯米糍、挂绿、妃子笑、白糖罂等十几种,其中,以桂味、糯米糍、挂绿为上佳品种。“萝岗桂味”“毕村糯米糍”和“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对于荔枝的描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最为生动:“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读来妙笔生花,呼之欲出。白居易想必是贪恋荔枝的。
荔枝好吃,然而不可多吃。可我向来自制力弱,一箱荔枝三两天便吃光了。不过东坡居士尚且放下狂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每年为了这口时鲜,上个火又算得了什么呢?
文/摘选自《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