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全国多所高校密集部署“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多涉及招生招考、基建工程、师德师风、后勤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等领域。
5月15日,贵州省铜仁学院官网发布消息,5月14日,铜仁学院召开贯彻落实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及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部署会。
会议提到,要聚焦食堂、后勤和基建工程领域,军训服装选用采购领域,教材选用采购领域,科研经费领域,师德师风领域,招生领域,校办企业领域,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集中整治和系统整治。
这是近期多所高校密集部署“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的缩影。公开报道显示,4月下旬至今,有将近20所高校开会部署了“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
除前述贵州省铜仁学院外,还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
聚焦招生、基建、师德等领域
相关会议通稿与高校公告显示,近期“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多涉及招生招考、基建工程、师德师风、后勤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为整治突出问题,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都发布学校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监督举报公告征集线索。
其中,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发布的线索征集公告更为细化,每个领域都公布了具体征集内容。比如基建方面,征集线索涉及围标串标、立项、施工、结算、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师德师风主要指违反教育教学纪律、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学术不端、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
多所高校部署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的新闻稿显示,多个省份已经在省级层面部署了高校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比如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部署会议上提到,会议传达了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全省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部署暨整改培训会会议精神。
再比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相关会议新闻稿,均提到了传达全省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会议精神。
这意味着,至少已有黑龙江、吉林、山东、四川在省级层面召开了全省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部署会。
值得注意的是,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4月24日召开了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部署会。此前媒体提到,在会上,该校党委书记杜影在讲话中透露,“这是教育部首次开展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并且是与中纪委联动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公布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提到,2025年着重抓好金融、国企、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
专家:风腐同查同治
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彭新林曾系统梳理过2010年至2020年间公开的405份涉高校腐败犯罪的裁判文书。彭新林发现,从涉案领域来看,高校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基建工程、校办企业、合作办学、组织人事、财务管理、物资采购、招生就业、科研经费使用等领域。
重庆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李莉莎曾在论文《遏制论视野下高校腐败犯罪大数据分析——基于2007至2019年高校腐败犯罪的实证》中提到后勤处、基建处是腐败风险度较高的两个部门。
该论文还提到,二级学院也是高校腐败犯罪易发地,原因多与资金、财务管理、招生以及学术科研工作有关。就岗位而言,校院领导岗位腐败风险度最高。
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尚翼认为,对高校领域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整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教育领域延伸的重要举措。李尚翼说,近些年高校领域腐败问题并不鲜见,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以及各省市纪委监委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至少有数十名高校干部被查。
李尚翼表示,高校腐败案件多发,这也暴露出高校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从已经公开的高校领域腐败案件看,招生招考、基建工程是高校腐败重灾区,应该严加查处。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认为,高校腐败不仅影响教育公平,降低高校公信力,还影响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系统整治高校领域突出问题是在回应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这表明反腐败正不断深化,更注重领域治理、专项治理,从查处个案到系统整治,可以重塑高校政治生态,精准打击、施治和预防高校领域腐败。
他还表示,除招生招考、基建工程等六大领域外,高校工作人员招聘、晋升,教师职称晋升评审,科研项目评审,以及高校自主招生等领域也应是关注的重点。
彭新林表示,高校不是世外桃源,从党风、政风到师风、学风,“象牙塔”内各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犹如“小社会”,但管理模式却相对传统、封闭,受外界的干扰、监管也较少,开展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十分必要。
他认为,除了系统整治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问题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高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治校、治教、治学全过程、各环节,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