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尧
舒曼像 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总有些作品会在一段时间内被演奏家们不约而同地选中,成为某一年或者某个乐季的“热门曲目”。比如2017年(贝多芬逝世190周年),很多钢琴家演奏了《槌子键琴奏鸣曲》,再比如前两年的《哥德堡变奏曲》热。这种选曲上的“巧合”,让我们得以在短时间内欣赏演奏家们以不同艺术个性对名作进行的不同解读——这种亲历现场所体验到的乐趣与惊喜,和一个人在家往唱机里放不同唱片收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眼下,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1838年创作的大型套曲《克莱斯勒偶记》正被钢琴家们频繁摆上谱架。这部作品由八首曲子组成,被认为是舒曼好的钢琴作品之一。据说舒曼在创作时受到霍夫曼相关文学作品的启发,同时还嵌入了对爱人克拉拉的情感。他曾在给克拉拉的信中说:“当你在音乐中认出自己时,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样的创作背景,让这部作品显得格外吸引人。从音乐上看,八首性格迥异的曲子根据音乐情绪上的微妙线索相互关联,同时也各自指向作品的标题,充分展现了舒曼富于浪漫幻想的诗人气质和对每个微小状态的细腻捕捉与描写。这让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需要面对超越演奏技术的挑战,也对欣赏它的观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从去年开始,郎朗、陈萨和斯蒂芬·阿诺德三位名家均在自己的独奏会上呈现了这部作品。他们极具个性和巧思的诠释,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路径在舒曼浪漫的精神世界中畅游,很是过瘾。
在曲目搭配上,去年7月郎朗在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的演出选择以福雷的《帕凡舞曲》作为音乐会整体情绪的引入,之后演奏《克莱斯勒偶记》;下半场以肖邦一系列玛祖卡和一首肖邦波兰舞曲作为平衡。我们知道肖邦与舒曼曾在各自的作品中为对方“画像”,这部《克莱斯勒偶记》后来还被作曲家题献给了肖邦。此外,身兼评论家的舒曼,曾用那句著名的“肖邦的音乐,是花丛中的大炮”让当时的音乐界认识到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因此,通过这套曲目,我们好像能把目光落到具体的人物身上去感受那种激情,不得不说这一点挺“郎朗”的。郎朗总能在触键的一瞬间就让音乐“燃”起来,这种特质与演奏者对音乐的敏锐观察和宏大视角下的整体叙事相结合,会形成特有的感染力。可以说,郎朗以自己的演奏魅力,让这部原本对听众来讲很有些难度的作品,变得很好接受,让更多的人们走进舒曼绚烂多彩的音乐世界。
两个月后的国家大剧院,陈萨选择在独奏会下半场演奏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为对上半场舒曼的呼应。尽管《克莱斯勒偶记》中的文学线索没有那么明确,但李斯特可是明明白白用音乐把浮士德的故事讲清楚了。这两部作品无疑在表明演奏家对音乐作品中深厚的文学背景的关注,而通过声音与音乐之外的内容形成某种共振,正是陈萨擅长的“讲述”方式。舒曼的作品曾是陈萨擅长并喜欢的曲目。近几年她开始了一段新的探索——以德彪西前奏曲全集、肖邦马祖卡全集、肖邦夜曲全集为代表的,很具有市场挑战的曲目被她放入独奏会。针对一位作曲家的某一套作品进行全集的演出,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它让演奏者能够有机会把音乐作品“放到显微镜下”进行更加精细的观察。此次回归舒曼的作品,陈萨的演奏思绪在文学、冥思和突然而至的弹奏灵感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她特别擅长观察琴键击发出的声音在现场的变化,并因势利导,将变化后的声响巧妙“编织”成一种新的材料重新嵌入作品里。这种即兴处理很“舒曼”。
和前两位我们熟悉的钢琴家相比,本轮最大的惊喜来自斯蒂芬·阿诺德。在去年2月的音乐会上,这位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钢琴系教授给出德彪西、勃拉姆斯和舒曼的组合。把勃拉姆斯和舒曼放在上下半场好理解,但上来先弹几首德彪西前奏曲是为什么呢?“我们常说德彪西把音乐带入了20世纪,但其实他们三位的音乐都具有巨大的创新性,勃拉姆斯是这样,舒曼也是这样。德彪西出生的时候,勃拉姆斯刚29岁,而勃拉姆斯与舒曼的故事,人人皆知。因此我想向大家呈现这种联系,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离浪漫主义没有走得太远。”斯蒂芬·阿诺德如是说。
曲目布局缜密兼具巧思,斯蒂芬的演奏同样是稳健中带着光芒。他不是那种喜欢把个人情感释放出来的演奏者,也没有在某个音乐片段的情绪中过多沉溺。和不少蹩脚的舒曼演奏者一上来就用各种自以为是的“自由速度”让作品迅速失去可听性不一样,斯蒂芬好像是在刻意维持《克莱斯勒偶记》各个段落的整体感和速度保持。他甚至在一些段落里反其道而行之,放任旋律和低声部自行流动,转而强调中声部作为填充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织体的节拍重音。规律出现的重音好像走动的秒针,将舒曼那难以捕捉和触及的情感描写投入了时间的框架。在我听过的演奏版本里,只有斯蒂芬这么弹。这种对时间的关注,很像电影《星际穿越》中的一个情节,在黑洞附近的一颗充满水的星球上,每隔1.25秒就能听到背景音乐中出现一次滴答声——滴答声每响一次就代表着地球上过去了一天。除了时间轴,斯蒂芬还特别喜欢用一些持续的低音和突出的高音为音乐作品探索空间的边界。他对结构和理性的投入让作品显得冷艳,但动人。
相信经过三场音乐会,舒曼这首《克莱斯勒偶记》会被更多的演奏者列入学习和演奏的清单。如果错过了上面三场音乐会也不用遗憾,5月28日,郎朗将携这首作品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此次他将如何呈现舒曼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大葆台遗址 博物馆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