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新法施行 民企信心从何而来?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我国有了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吃下“定心丸”,广大民营企业在“520”这天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爱”。立法护航,成都民营企业如何安心谋发展?以法治稳定性增强发展确定性,新法如何更好更快落地见效?
从政策到法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希望,社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平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表达了这一心愿。
翻开民营经济促进法,“平等”“公平”“同等”等表述出现了26次,有力回应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重点关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最核心的要点是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了对国企、民企的平等对待,“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为基础,负面清单制度为抓手,让民营企业更加自由参与竞争,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让成都市饮食公司董事长胡家凤信心倍增,“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更极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刘永好说,只要信心在、只要国家的政策好、只要有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将会有更多人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舞台上来。
胡家凤称,将以消费者和市场为导向,在坚守传统烹饪技艺的同时,积极拥抱发展新机遇,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自信表达。
从当下到未来
民企创新更有底气
“在蓉成长已有20年,如今我们更有发展底气。”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感叹,“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为我们的创新成果提供了‘护城河’,让我们更敢于在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不仅如此,中自科技正在攻关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需要依赖质子交换膜测试平台等高端设备。王云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明确,将直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升级。
当下的创新决定未来的发展,而民营经济促进法让创新型企业鼓足了干劲。
在晓多科技中国区总裁谭亚军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从制度层面破解了民企长期面临的“准入难、融资难、维权难”等问题,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和长期发展极为关键。“未来将继续深耕AI大模型技术,持续打造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管理等方向的产品矩阵,并将国内产品优势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市场。”谭亚军信心满满。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翁智刚表示,“民营经济在AI服务创新中占据主力军地位,各地发展受益于此。”数据显示,成都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科技创新,是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赋能下,成都民营企业更有底气大胆叩开未来之门。
从颁布到落地
成都将推一批“小快灵”政策举措
民营经济促进法如何更快见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郑泰安认为,关键是落地,“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形成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一直以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全国上下的发力点。
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就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上月,又在上海市民营经济联席会议上启动“2025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
早在2019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法定设立“深圳企业家日”,去年4月,又在市发展改革委下设民营经济发展处,负责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等职能。
浙江2023年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民间投资要素保障“三个70%”,2025年发布的“8+4”政策将该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0%”。
说到成都,郑泰安特别提到了半年前成立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要求,中心可进一步探索共性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民营企业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
数据显示,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已累计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280余场,实现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直接惠及企业1万余家。
谈及下一步打法,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向彬表示,将持续深化多方力量、资源的统筹协调,协同部门、联动区县、链接行业商协会等;持续深化助企服务的实效性,常态化开展“企需我应”资源对接活动;持续深化政策举措的精准性,紧盯企业共性需求和典型问题,研究推出一批“成都味”“小快灵”政策举措,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孟浩 吴茜 曾书睿 杨富 李艳玲 刘泰山 王柳 受访者供图
下一篇:英欧达成安全与防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