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医用MRI核心部件供应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向科创板IPO发起冲刺。
数据显示,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健信超导全球市占率约4.2%,全球排名第五,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联影医疗(688271.SH)。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与同行相比,健信超导仍存在差距。2024年,健信超导的毛利率24.94%、研发费用率6.5%,大幅低于同行可比公司45.17%、18.36%的平均水平。
按照计划,健信超导本次拟募资8.65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充、补充流动资金。而2024年,公司的两大产品超导产品、永磁产品的销量、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出现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行前,健信超导于2022年至2024年现金分红近600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公司实控人许健益、许卉及许电波一家三口落袋超过一半。
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大幅低于同行
在医用MRI领域,健信超导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招股书显示,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磁共振核心部件供应商,健信超导已与国内外知名MRI设备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全球超导磁体前五名厂商依次为西门子医疗、GE医疗、飞利浦医疗、联影医疗和健信超导,其中健信超导全球市占率约4.2%,全球排名第五,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联影医疗。
近年来,健信超导的经营业绩呈持续提升态势。2022年至2024年,健信超导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3463.5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085.23万元、4473.8万元、5026.76万元。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与同行相比,健信超导仍存在差距。
上述报告期内,健信超导的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24.94%,远低于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46.27%、45.59%、45.17%的平均水平。其中,联影医疗的毛利率分别为48.87%、48.99%、49.4%,健信超导的毛利率仅为其一半左右。
对此,健信超导称主要系产品类型、产业链环节与业务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联影医疗主要销售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较长且直接面向终端医院销售,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不仅如此,各报告期内,健信超导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33.18万元、2441.93万元、2764.5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6.50%,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7239.64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6%。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4.44%、14.41%、18.36%,其中联影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4.14%、15.15%、17.1%,均大幅高于健信超导。
还需注意的是,健信超导的主要客户为MRI设备整机厂商,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各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3.75%、76.68%、79.62%。其中,公司向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34.2%、44.2%、42.71%。
此外,健信超导的主要客户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其中,2023年,健信超导的第五大客户苏州柏尔特为健信超导的合营企业,富士胶片集团为苏州柏尔特的合营方。当期公司向苏州柏尔特的销售收入为2362.59万元,占比5.24%。
2024年,健信超导的第三大客户为GE医疗。2023年3月,GE医疗的子公司通用电气(杭州)以4651.65万元参与健信超导增资扩股,目前持有健信超导3.10%股权。
分红6000万后拟募9000万补流
通过IPO募资,健信超导将继续扩大产能,提升资金实力,但产能消化问题不容忽视。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健信超导的主要产品包括超导产品、永磁产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超导产品的产能分别为200台、240台、300台,产量197台、237台、268台,销量181台、246台、245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8.75%、89.33%,产销率分别为91.88%、103.8%、91.42%。
同期,健信超导的永磁产品的产能均为300台,产量分别为299台、296台、284台,销量298台、297台、262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67%、98.67%、94.67%,产销率分别为99.67%、100.34%、92.25%。
由此可见,2024年,健信超导的两大产品销量、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出现下降,其中永磁产品销量连降两年。
而按照计划,健信超导本次将募集资金不超过8.65亿元,分别投资于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达产后,公司超导产品产能将大幅提升。
而计划募资之前,健信超导持续分红。2022年至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999.97万元、1999.96万元、1999.96万元,三年合计约为6000万元。
本次发行前,许健益、许卉及许电波一家三口分别直接持有健信超导41.51%、4.36%、4.36%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这也意味着,上述6000万元分红中,有超过一半的分红落入许健益一家口袋。而本次发行中,健信超导计划使用90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IPO前“大手笔分红”的行为审核趋严,尤其是当分红金额接近或超过拟募资额时,可能被认为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若健信超导无法合理解释资金安排的商业逻辑,其IPO进程可能面临挑战。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