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TF炼金师)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的配置机会愈加明显,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的推动。
### 热点分析:多维度因素共同推动银行股上涨
展望未来,支撑银行股上涨的因素已经从早前的低利率环境与市场资产收益下降的单一维度,扩展至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与公募基金改革等多个方面。政策引导下中长期资金的流入,将为银行业提供更为扎实的支持。此外,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望进一步提升银行的投资回报率(ROE),为其股价的上涨提供支撑。
金融市场的配置动态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中长期资金的引入将为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公募基金改革的深化,机构投资者对银行的关注度将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整体仓位的上调。当前环境下,银行的中长期红利投资价值依旧强劲,同时风控能力出色的银行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展现出更大的弹性与潜力。
### 银行股基本面稳健,红利属性愈加突出
近期,财政部对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方案已正式落地,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市场预期,也为银行巩固资本充足性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所有A股上市银行均实现了分红,且普遍提高了分红率,行业的平均分红率较2023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达到26.1%。若2025年的分红率保持不变,则行业的平均股息率预计将超过4.3%,其中还有7家上市银行的股息率将超过5%。
### 公募基金改革促进银行配置比例提升
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提升基金收益考核权重的要求,这将直接引导公募基金调整其持仓结构,向业绩基准指数的标配靠拢。截止至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上普通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而股票持仓额为2.28万亿元。根据统计,主动权益型基金对银行的配置比例仅为3.2%。如果公募基金能够按照行业平均水平进行配置,银行板块将获得约2227亿元的增量资金,这无疑会加速银行股的上涨。
###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增量资金涌入银行板块
在2025年,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加快,尤其是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不断扩展,目前已经有近2000亿元的险资试点项目获批。同时,险资在2025年的举牌案例已达14起,其中银行股的举牌数量占据了7起。银行业凭借其稳定的低波动收益特点,依然吸引了大量中长期资金的青睐。
### 市场展望:震荡态势或将持续
过去一周的市场表现中,港股相对坚挺,恒生指数上涨了2.09%。在A股市场中,大盘股的表现普遍优于中小创板块。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市场在经历了短期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中美间的经贸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也为市场带来了积极的信号,降低了贸易不确定性,并有助于缓解企业盈利预期的压力。
从行业轮动的强度来看,5、6月份通常是行业轮动速度收敛的阶段。未来指数级别的走势仍将依赖于基本面的改善,如果能实现稳健发展,市场将有望在震荡中逐步上行。
### 配置策略:关注银行及电力等红利股
近期,大金融板块表现突出,保险行业上涨幅度达3.63%。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投资者对红利股的关注度将持续提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降准降息的政策为红利股的性价比带来了提升。类债资产的相对价值将进一步增强,建议投资者关注银行与电力等纯红利股的投资机会,这些领域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将展现出良好的回报潜力。
此外,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未来经济数据的发布,特别是中国4月经济数据的表现,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