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在日常工作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意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放眼一看,其他地方或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自我安慰“大家都一样”,对问题视而不见,最后变成了大问题;有的人因工作质效不高或进展缓慢,引来批评或非议,但嘴上回应或心里暗想“大家都一样”,潜台词就是“干嘛就单挑我的毛病”。
“大家都一样”的心态要不得,对自己、对事业都是极大的伤害。
这是一种典型的“随大流”心理。当面对一项工作任务时,一些人往往习惯于环顾四周,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然后再照葫芦画瓢,甚至简单地“复制粘贴”。这种思维和行为暴露出这些干部身上存在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在确定工作标准时,往往对自己很“优待”,设置的工作“上限”也不高,无须跳脚就可以“摘桃子”,在具体落实上也不愿意下功夫,甚至逢难则退、碰硬就回。长此以往,这种“随大流”、少担当的做派既妨碍个人成长,又影响事业发展,而且具有“传染效应”,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谓的“大家都一样”,不过是一种“想当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那种精益求精、敢闯敢试的“老黄牛”“拼命三郎”式干部可以说比比皆是,“大家都一样”的说辞不过是为自身懈怠找借口、为问题不足“打掩护”。拿“都一样”当“挡箭牌”,就是不负责,就是没担当。
与其纠结于“大家都一样”,不如反躬自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提高标准、拉高标杆,面对“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敢闯敢试,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都一样”的“样子”。
在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实现“开门红”、全力冲刺“双过半”之际,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对照一流、赶超一流,大干苦干加实干,干出精气神,干出“不一样”。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下一篇:文创消费“给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