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哪吒三太子,率性洒脱爱作诗,勇于改变心无畏,无限可能正当时。”2025年5月18日,在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的裸眼3D大屏上,“哪吒”攀上窗口探出脑袋,同过往行人热情打招呼,并发出邀请:“成都与你一起创未来”。憨态可掬的“哪吒”形象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拍照打卡。
今年春天,《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火爆大银幕,截至目前,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5。《哪吒》系列电影正是诞生于成都高新区,这里数字文创产业强劲发展,以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影视动漫上下游产业链,诞生了“哪吒”“王者荣耀”等多个数字文创现象级IP。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文化、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蓬勃发展,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400亿元,正朝着“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阔步前行。
优势产业火力全开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哪吒》主创人员曾说:“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作为成都经济发展主引擎,成都高新区深入开展“立园满园”行动,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等3大优势产业,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文创等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4月9日,成都沃格显示技术有限公司AMOLED显示屏玻璃基光蚀刻精加工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启动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利用沃格光电自主研发的ECI技术,实现中大尺寸AMOLED玻璃基薄化、选择性图形蚀刻等工艺的整合突破,为国内首条8.6代AMOLED产线提供高精度、本地化配套服务。
同样落地成都高新区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0亿元,设计产能为3.2万片/月玻璃基板,是四川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我国OLED显示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集成电路领域产业规模水平领先中西部,柔性显示、MicroLED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建设。
医药健康、数字经济产业同样表现亮眼。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晋升至第3位,聚集39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波士顿科学、阿斯利康等重点跨国企业10余家,成都先导、康诺亚等本土上市企业10家,临床在研1类新药110余个,数量居全国第4。
在数字经济领域,成都高新区培育了多个现象级数字文创IP。同时,成都高新区率先建成了中西部国家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引进总投资180亿元的人工智能芯片GPU全国总部及超级智算中心项目、四川省首个L0通用大模型——智谱诸葛大模型全国总部。2024年规上数字经济属性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18%。
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
成都高新区深谙“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之道。北大成都研究院、清华芯华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高效运转,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成都高新区以中试为核心枢纽,首创“中试+”生态,链接“研发、孵化、基金、场景”资源,全区已建成72个中试平台,总投资约50亿元,覆盖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2024年服务中试项目3140个,助力中试项目获融资额累计超20亿元。
创新离不开资本助力。成都高新区构建起“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服务体系,已出资组建基金154只,总规模超3236亿元,形成了中西部产业园区规模领先的产业基金集群。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通过产业“链”才、政策“聚”才、服务“惠”才、环境“留”才,成都高新区构建起从企业家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到产业技能人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让企业人才支撑更多元。
“成都高新区的‘双创’载体为我们提供了首年免租的办公空间,‘科创贷’则解决了早期融资难题,更难得的是对青年创业者的‘陪伴式成长’。2024年参与‘蓉漂杯’创业大赛,不仅获得千万元级投资意向,还通过路演结识了产业链上下游伙伴。”鱼泡网创始人周先生说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四川省前列。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22日,西部首个机器人公园亮相成都高新区。当天,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宣布开园,将打造机器人产业聚集、测试训练、应用场景、人才实训、国际交流、可信算数6个中心。同时,率先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器人社区,构建“实验室—中试—市场”全周期支持体系。
机器人公园正是成都高新区释放场景机会、赋能企业发展的创新探索。今年,成都高新区已发布首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个项目,包括L4级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场景、校园智能巡检机器狗集群、低空警务实战场景等,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与产品的“试验场”与“首秀台”。
聚焦“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成都高新区坚持“圈链”服务思维、企业需求导向、数字赋能路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4月7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激发产业投资活力、科技创新活力、企业经营活力、市场开放活力等4大维度,推出35条工作举措,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6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2家、上市公司56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达47家,位居中西部前列。
当前,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成都高新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奋斗目标,明确“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开放合作为引领、以科技产业为支撑、以严实作风为保障”4个实践路径,确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样板、对外交往一流窗口、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营商环境一流标杆”的攻坚行动,切实以“四个一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