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人流如织,社教、讲座挤满观众……博物馆热,在今天有了更多具象表达。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四川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多元的展示、亲民的活动,让博物馆在持续吸引大量观众的过程中,切实履行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
大展特展丰富多彩
5月18日上午,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四川大学博物馆常设展入选;四川博物院等3家单位联合推出的“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以及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获优胜奖。去年同一天,三星堆博物馆常设展获得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大展特展多、爆款精品多,是博物馆近年给观众留下的最直观印象。
作为四川的龙头大馆,四川博物院近年紧紧围绕重大主题策划展览。当考古实证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四川博物院于2021年推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500多件文物勾勒出长江文明的绵延和璀璨。此后,围绕三苏文化和蜀道等不同主题,四川博物院又分别推出苏轼主题展以及蜀道特展。
主题特展吸睛并非孤例。在成都博物馆,推陈出新的主题特展一直是吸引观众的一大特色。2023年,成都博物馆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再次以突破130万人次的观众数量,成为全国现象级文博大展;同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同样大受好评。
5月16日,2024年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可以看到全省博物馆的展览无比丰富。作为名人故居类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展继续关注历史名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讲活了关公的故事。
社教活动推陈出新展览之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丰富展陈方式,以包罗万象的社教活动传授知识。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省文物局主办的文博评选活动特别设计了“文博数智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奖,旨在表彰各大博物馆在创新展陈方式上的积极探索。
记者在获奖的三星堆博物馆“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现场看到,观众可在共享虚拟场景中自由移动、探索,在考古专家的带领讲解下进行文物发掘等互动体验。成都博物馆的皮影科教一体化交互式体验项目,观众可通过互动的触控屏幕了解皮影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成都自然博物馆,去年上新的“熊猫的世界”VR大空间沉浸体验项目,复刻熊猫在不同历史时期生存的场景。观众张新文笑称,“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博物馆传授知识时不再高高在上。”
博物馆在坚守初心的同时,通过展览、学术讲座、社教活动等形式坚持着博物馆传承文化、赓续文脉的使命。
最新发布的川渝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两地博物馆仅2024年开展的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就多达4万余场。5月18日,四川博物院的免费文物鉴定吸引不少收藏爱好者一晒珍宝,也有不少观众进入书画修复室近距离看文物修复。同一天,三星堆主题文化列车从成都东站启程,这趟由三星堆博物馆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联合打造的主题列车,成为古蜀文明移动的文化长廊……
逛博物馆正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数据显示,每年购买年票的观众多达5000余人。“在博物馆喂一喂梅花鹿,甚至就在树荫下发发呆,挺好。”年票观众张新林表示。
上一篇:“福娃”“凤仪”平安回家
下一篇:2000余名骑行者昌平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