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截至目前,天津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35公里,预计今年底将突破400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欣慰地说,“这其中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取得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加快了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5月15日,天津轨道交通行业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以“共融轨道交通 赋能民营经济”为主题,天津轨道交通上下游40家民营企业参会。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在会上发布了投资及采购计划。未来三年,集团计划重点投资轨道交通新建项目、既有线大修更新改造项目以及城市更新项目等,投资总额超300亿元。
“召开此次大会,目的是进一步整合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资源,公开市场信息,开放研发场景,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投资部部长胡耀表示,近年来,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产业链链主作用,主动向民营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共享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孵化、产业研究等领域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近三年民营企业占集团招采项目承接市场主体的70%以上。
合作成果如何?民营企业最有发言权。
“作为天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凯发电气与轨道交通集团充分发挥场景资源与平台优势,联合攻关,在供电系统智能运维、直流故障测距技术、智能化交直流保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加速轨道交通装备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启表示。
“天津华汇设计深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城市更新’模式,打造了先达、津龙湾、井冈山、中山北路等多个‘津铁’品牌高品质TOD社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实现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院长王建平说。
鑫恩华(天津)大数据服务集团董事长张鸿烨也深有体会:“作为创业孵化服务提供商,鑫恩华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围绕轨道交通集团‘双并重’转型发展方向,为地铁格调大厦项目业态赋能。”
会上,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和民营企业设立的两家合资公司带来了自己的创新产品。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正释放着“1+1>2”的倍增效应。
“能告诉我哪有哪吒元素的游玩地吗?”“您可以乘坐地铁11号线至陈塘站A口下车,步行843米到达哪吒小镇,路上还能带套煎饼果子吃。”这是一段客户用天津话与轨道交通智能AI客服展开的对话。
这款智能AI客服产品由天津天开方舟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该产品采用了大模型的基础能力,融合了天津轨道交通的定制化垂域模型,再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是一套真正的全智能热线客服系统。”该公司总经理沙磊谈及这款产品颇为自豪,“以前10分钟的工作,如今3分钟就可以完成。”眼下,该产品第一阶段已测试完成,预计5月底正式上线。
此外,合资公司天津津达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带来了他们研发的系列绿色固态电池产品。该系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外壳全部采用V0级别阻燃材料,具有更高安全性、更长使用寿命、更低价格。据介绍,该系列产品今年产值预计将达2000万元。
会上,天津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近期合作需求,包括城轨供电接触网融冰技术、直流电缆绝缘监测需求场景、列车辅助定位系统研究等16个方向,向民营企业发出携手合作的诚挚邀请……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秉军表示,集团将当好与民企合作的倡导者、创新协同的推动者、产业生态的组织者,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集团与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组团出海,输出天津轨道交通与民企合作新智慧新方案,助力产业焕新升级。
从盾构机的轰鸣到智能闸机的闪烁,轨道交通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出行梦想,更蕴藏着民营经济的澎湃动能。这场大会,让轨道交通行业与民营企业“手拉手”,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大步迈进。未来,更多创新成果与合作故事值得期待。
上一篇:在这里,打开与商朝对话的时空之门
下一篇:花漾北岸 香遇美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