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吉林网
5月17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再次开启。
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吉林省青少年协会会长、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于德北,吉林省全民阅读大使静言在红色沙发上,直面家长普遍焦虑的问题——在多屏冲击下,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开出三剂“药方”。
第一剂:以“慢”制“快”的阅读哲学
“无论如何发展,纸质阅读永远不会过时。”
面对主持人抛出的“多屏时代,儿童文学阅读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之问,谢华良一针见血地指出,“短视频追求‘短平快’,而阅读恰恰需要‘慢下来’,书页翻动的声音、油墨的香气,这些感官体验构成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纸质书承载的文化基因,是一种伟大的文脉,也是任何新媒介都无法替代的。 ”于德北补充道。
静言则从家庭教育角度强调:“家人和孩子一起阅读,比单纯要求孩子阅读更重要。”
第二剂:儿童文学“营养”与“口味”的平衡术
面对“如何兼顾作品深度与儿童接受度”的提问,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强调“尊重儿童”的创作理念。
在谢华良看来,儿童文学不管是什么类型,重要的是品质。要具备质朴、情感、表达、蕴含等品质,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下儿童的作品。
他以《小王子》为例,说明经典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质朴中见深刻”的特质。
在于德比看来,“好的儿童作家要尊重儿童。”所谓的尊重,就是要思考作品是否对孩子足够友好。
第三剂:家庭阅读的“身教”密码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静言分享调研发现:“小书虫”背后都有爱阅读的家长。很多个热爱阅读的家庭,家长都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拿出行动和态度,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
针对“孩子反复读同一本书”的焦虑,她给出暖心解答:“重复阅读恰似反刍,经典作品值得用一生品味。”现场家长频频点头,有人掏出手机记录这条“育儿箴言”。
针对家长们关注的如何选择有份量的书阅读的问题?
三位作家建议可以从经典作品入手,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偏好。
最后,三位作家都建议,要有意识建立家庭阅读,将阅读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幸福。
这场持续一小时的对话,关于阅读的探讨并未随活动落幕而终止,它正在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深阅读行动”。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志文
摄影 张秋磊
摄像 孙上修
初审: 王韬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