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增收、挖掘县域消费潜力、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先后发布两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和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领跑县”在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培育电商特色产业、提升县域商业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打造样板,为全国其他地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有益经验。
创新农村物流模式,破解商品配送难题。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县域商业发展。“领跑县”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方资源,创新搭建资源共享、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浙江松阳县针对山区客运和货运不畅问题,高效整合多方资源,因地制宜推行公交车既载人又带货,为交通不便的山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松阳县建立“客货邮融合”党建联建机制,推动交通、邮政、农业等跨部门、跨行业合作,集成配套综合发展政策,统筹专项资金保障“客货邮”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公交运营线路和客货邮农副产品货运专线,城乡公交车进村时带着工业品下乡,回城时运送特色农产品进城。得益于“客货邮融合”机制,农村物流配送时效缩短到1天至2天,较整合前效率提高50%,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整体降低60%以上。同时,该县整合村委会大楼、客运站点等资源,构筑“一点多能”城乡物流服务网点,叠加便民服务、农村物流、农村金融、商品代购、农产品代销等多种服务业态,增加网店经营、物流配送、快件保管揽收等就业岗位,不仅解决了山区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难题,而且促进当地居民增收。
积极推动商业设施提升,打造特色消费空间。商业设施建设在促进县域商业扩容提质、推动县域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领跑县”通过改造提升商业设施,增加优质消费供给,不仅促进本地居民消费,而且吸引外地游客消费。四川西昌市依托自身文旅优势建设特色商业设施,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体验。在保护好建昌古城和唐园历史文化风韵的基础上,支持古城文旅商圈、邛海湿地商圈等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5G网络在商圈全覆盖,并引入智能导航、无人零售等新技术优化商业服务。为更好激发县域消费潜力,西昌市围绕历史文化遗迹、大唐休闲生活等主题,在县域主要商圈布局一批打卡点,发展旅拍、夜游、沉浸游、灯光秀等消费新业态,打造多个满足本地居民休闲生活需求、辐射带动外地游客消费的精品历史文化街区和一站式旅游度假区。2024年国庆、州庆期间,西昌市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40%,旅游收入21.35亿元、同比增长53%。
发挥农村电商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我国不少县具备优势产业资源,但开发利用水平不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领跑县”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产业资源,充分利用直播电商渠道,培育县域商业品牌,成功打造特色产品链条,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助力本地居民增收与消费。近年来,汉服、新中式等成为国潮消费新热点,山东曹县抓住汉服热机遇,依托服装生产优势,利用直播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涵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裁剪打版、绣花印花、展示演出、在线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曹县打造占地总面积6000余亩的“e裳小镇”产业园区,建设现代电商物流园,鼓励汉服从业者入驻抖音电商等头部平台,充分利用直播电商展示营销、对接供需等优势,将汉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了马面裙等新中式服饰消费。曹县电商服务中心还联合抖音电商举办汉服文化节、春夏款新品发布会等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通过新品首发、服装设计首秀等方式,提升汉服消费热度。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