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周毅】随着创始人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推动创新,京东正以空前的热忱“向上生长”。
5月13日,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远超市场预期。当季京东收入3011亿元,同比大增15.8%,来到三年来的最高点。在国内零售高基数、高渗透率的大环境下,京东以同期大盘增速的3.4倍领跑行业。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京东:当季京东活跃用户数增速超20%,核心业务、创新业务均实现强势增长。
京东业绩量、质齐升,与创始人刘强东亲赴前线,推动创新和高质量的发展不无关系。一位接近京东人士透露,仅2024年,刘强东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4天,给京东各个部门进行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甚至用户体验细节等直接指导。
(配图,在京东加码外卖等即时零售市场之际,刘强东自己送上了外卖)
拼搏、战斗、团结……人们看到:这家万亿民营企业,正在跟一个更好的自己“较劲”。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领军企业。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无疑是这个阶段的主题词。但随着企业生命周期演化、国内外市场不断成熟,增速放缓、竞争激烈等问题开始困扰各个行业。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在国家引导和社会进步之下,越来越多像京东这样的企业加速“二次创业”,将发展质量和商业文明作为自己新的主题词。这种商业向善的文明共识和社会氛围,正是中国企业下一个十年的历史性机遇。
拆解京东财报:厚积必然薄发
从增长速度来看,这是京东近三年最好的季度财报。
2025年1-3月,京东营收约3011亿元,增速15.78%,这超过了2024年四季度的13.37%,实现连续第二个季度双位数增长——这也是时隔两年后,京东1-3月单季营收重归双位数增长——此前的2022年第一季度1-3月,京东营收约为2397亿元,增速17.95%。
但是,考虑到业绩基数和网购渗透率水平,本季京东营收的爆发性甚至是远超当年的。
看网购渗透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1年年底,中国网民网购使用率是81.6%;而2024年年底该值为87.9%,平台的高增长,理论上更难了。但看营收数据,2022年一季度,京东营收比上年同期(2031.76亿元)增加了364.79亿元;2025年一季度,京东营收却比上年同期(2600.49亿元)“反常地”增加了410.33亿元。
简言之:在网购更加普及、选择多元的今天,京东的吸引力是“逆势”进一步提升的。
从分部门业绩来看,本季京东不仅营收增速快,而且更有增长质量。
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电子产品和家电收入同比增速17%。这再一次证明,基于多年的供应链积累,京东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建立了强大的用户心智,京东核心业务极具韧性、地位稳固。这同时也是京东积极响应国补等政府促消费政策的必然结果。在发掘和满足消费者内生需求上,京东保持领先。
在通用商品或者说日用百货商品方面,京东当季收入同比增长15%。通常来说,超市品类市场规模巨大,行业参与者分散,不确定性多,增长难度大。但京东依然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这足以证明,该公司在零售供应链各环节的持续优化和长期经营日益显效,京东正在实现增长提速和效率改善的“两手抓”。
作为重视用户体验的必然结果,京东在商品收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当季服务类收入自然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京东财报截图人们不难发现:透过财报数字,京东的长期战略路线图正在徐徐展开:对供应链的长期耕耘,将持续放大京东零售等核心业务的规模和效率优势;长期主义的发展飞轮,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增长机遇;与此同时,在新业务上的积极推进,以及跨生态系统的多方协同,也给京东提供了更多长期主义的机会。厚积,必然薄发。
创始人带头冲锋,京东重返奔腾年代
相比晦涩的业绩数字,更让人难忘的或许是京东身上的“二次创业”精神。
过去七八年以来,中文互联网大厂的创始人大多选择功成身退,远离业务一线。近年来,国内外消费和科技迭代趋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十字路口已经形成,但是当年商业大佬们“华山论剑”的局面却很难再现。然而,京东是少见的创始人仍频繁活跃在业务一线的头部企业。某种程度上,这也印证了京东“二次创业”的决心。
对于京东最核心的零售业务,近年来,刘强东频繁与各个团队研讨“零售公式”。从现有报道来看,刘强东反复在向团队输出一个心智:为消费者省钱,提供让消费者超出预期的服务,这是零售业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在刘强东的主导下,京东不断加码用户体验,“又便宜又好”成为京东近些年来最重要的心智之一。
今年一季度以来,京东与小米等数码产品品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围绕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维度开展深度合作,携手为消费者打造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购买和服务体验。线上首发多家时尚知名品牌的新品,发挥京东的平台优势与整合供应链能力,也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时尚好物和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在开拓新业务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也选择了“带头冲锋”。
今年3月以来,京东以品质外卖全面加码即时零售市场,刘强东带头做起京东外卖第一批消费者和“试吃员”。4月初,蔚来创始人李斌和刘强东在京东总部点“京东外卖”冲上热搜,刘强东公开表示,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京东要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
4月中下旬,一则“刘强东穿骑手工服送外卖”的照片刷屏社交网络。在网友晒出的合影中,刘强东手持外卖,身穿标志性工服,请用户签收——这绝非作秀:多年前刘强东就曾身穿京东物流工服为用户送快递。作为创始人,刘强东始终坚持自己下场“深入一线”,了解具体情况,这在其他企业也是罕见的。
或许正因为这种设身处地的初心,京东能够上下一心,坚决要把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外卖做实、做好。
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怀,很多网友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
面对AI带来的科技浪潮,京东推出数字人采销直播,以为商家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作为企业创始人,刘强东主动成为这项技术最早的使用者——2024年下半年,刘强东以“采销东哥AI数字人”对公众亮相——放弃的是所谓的“面子”、“架子”,捧起的是无数普通人拥抱科技的勇气和决心。
在战略、业务方面“亲赴一线”之外,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还在不断推进组织层次优化和员工激励。
据我们了解,在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业务上,刘强东亲自主导了近年的事业部制改革,使其更加集约和扁平化。近一两年,京东大力推广员工20薪激励,与员工共享经营成果,鼓励劳动和创新。在刘强东的带动和鼓励下,京东正在重返“创业时代”。
这样的拼劲、闯劲、折腾劲,不妨多来一些。
商业向善,让我们看到中国民营企业新的可能性
我们相信,大多数人愿意承认:今天的京东,仍然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
刻薄地说,京东始终不是一家善于通过“流量”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京东恐怕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病毒式营销”,也没有什么“社交裂变”的拉新神器。相比于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京东更像是一个铁憨憨的零售企业,把创意、研发、制造、定价、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做好一遍又一遍。
正是这种对供应链的专注和执着,给了京东商品和服务穿越周期的能力。
京东最大的流量池,叫做消费者口碑。
创业至今,京东是一家很难看到资本驱动色彩的企业。从当年的京东物流,到今天的京东外卖,在价值选择上,京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会主动让位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在京东身上,人们几乎看不到那种摧枯拉朽般胜利的商业神话,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一群“大强子”主动站出来做事,想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从品质堂食餐厅入驻0佣金、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到逐步实现员工20薪……京东几乎每一个新业务、新战略身上,都能看到二十年前的“三毛五理论”的身影:“如果京东有机会赚一块钱,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再分三毛五给员工团队,而剩下的三毛五则用于公司持续发展。”京东实现了真正的不忘初心。
面对中国社会化的物流基建,很多平台选择“拿来即用”,在纯商业计算上这是绝对划算且合理的。但只有京东,自建庞大的仓储物流网络,吸纳数十万就业,用日复一日的投入让西藏、新疆偏远地区的人,也可以享受北上广深般的商品和服务。什么样的担当和关心,就会换来什么的拥护和信任。
或许正因如此,面对国家补贴、面对以旧换新,无数消费者钟爱京东身上的这抹红。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增长才是穿越周期的良性增长。
在国内外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之下,今天的商业世界攻守之势飞速变化,很多所谓的“打法”、“逻辑”、“结构”、“规则”已经不怎么起效了,低质量、无意义的内卷,不会为任何企业构建护城河。消费者乃至整个市场,正在用脚投票,为企业重新打分。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这自然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天的京东,或许为很多企业提供了示范和案例:无它,商业向善而已。
平台给骑手正式员工待遇,骑手就会更加“正式”地对待消费者。一家平台如何尊重自己的劳动者,劳动者就会如何爱护平台的消费者;平台给商家低佣金,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那么商家就不会被“劣币驱逐良币”所裹挟,陷入恶的环境,良性竞争自然就会引领风尚……对“好”的不懈追求,会为每一家企业创造更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