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 马秀青 王梓林
近年来,承德县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县规范化建设,突出“五个聚焦”整体工作思路,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承德县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县司法局获评“‘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聚焦党的领导
强化依法治县统筹协调
承德县将法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2次全面依法治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高标准谋划实施,该县制定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明确重点任务89项,细化工作措施290条;建立43项全面依法治县规范化建设主要事项任务清单,对重点工作开展清单式管理,条目式督导,确保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着眼高效能统筹协调,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形成法治建设工作合力。
聚焦关键少数
构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该县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定《承德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清单》,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坚持会前学法,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宪法法律等500余次。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该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制定《承德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承德县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办法》等11项制度。为提升依法决策水平,该县严格合法性审查法定程序,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监管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召开法律咨询会23次,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各项法律事务活动79次。
聚焦德才兼备
提升法治队伍能力水平
为加强基层法治建设,该县组建23支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核定乡镇执法人员228名,每年开展线上知识培训;选拔21名业务骨干,成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团,开展岗位大练兵12次,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389个村(社区)、68所学校成立法治工作站。
着眼加强配备法治专业力量,该县加强领导班子法治能力建设,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相关经历的领导干部226人;配备公职律师28名、法律顾问42名,法制审核人员39名,严格落实初次从事法制审核人员应具备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推动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立足加强法治人才培养,该县开展政治轮训,培训干部500多人次;完善执法监督法律专家人才库建设,新增加成员9名,法律专家29名;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高校签订院校共建协议,法学专家授课2次、培训200人次,不断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培养。
聚焦工作重点
建立规范高效推进体系
着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该县对重点执法领域开展监督检查,评查案卷440卷,制发“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12份,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非强制性执法办案25件;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体检”5次,为重点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1次;在县高新区设立“法律超市”,为3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开展全方位法律服务。为强化全民法治意识,该县积极开展“法律九进”“法治九建”,建立法治宣传阵地415个,打造“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173人,基层干部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氛围逐渐形成。立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该县建立“庭所队”衔接联动机制,推进建立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执法大队联席会议制度、会商制度;探索实行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红(疑难复杂)黄(重大)蓝(一般)”三色管理,建立群众诉求全过程闭环机制;构建“公证处+司法所联动”法律服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聚焦职责任务
促进监督考核落地落实
为明确法治职责,该县建立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晰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和任务;制定县直部门法治建设责任清单、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具体职责和任务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
该县坚持督察检查,不断完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定期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建议;开展执法队伍作风整顿,自查问题305个,督查发现问题35个,全部完成整改。强化考核评议,增加法治考核权重,连续3年开展现场述法,敦促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当好“法治责任人”,晒好“法治工作账”,倒逼法治建设责任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