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茹希佳 发自无锡 近日,在“锡望童行”2025年“六一”儿童友好主题月新闻通气会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江苏省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市妇联联合市儿童友好空间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5年度无锡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分领域建设指引。这是继2024年无锡市儿童友好公园等三项建设指引发布后,无锡在儿童友好空间标准化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实践,此举标志着无锡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进入“标准”输出新阶段。
此次发布的指引包括《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建设指引(试行)》《儿童友好游憩设施建设指引(试行)》《儿童友好学径建设指引(试行)》《儿童友好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指引(试行)》四项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分领域建设指引。
作为江苏省首批、全国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无锡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以“一米视角”审视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此次指引的发布,以体系化创新填补了国内部分细分领域标准空白,不仅是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无锡标准”。
据了解,无锡创新建立了“选址—设计—监督—公示”全流程儿童参与机制。通过儿童观察团、小小规划师工作室等创新形式开展项目,保障儿童全过程参与权利,累计指导近万名儿童参与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适儿化改造过程。
此次建设指引特别要求拓展儿童参与渠道,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表达途径和机会,从“画着玩”到“说了算”,如新建儿童空间需配备“小小规划师”意见簿,确保真实反映儿童需求。
记者观察到,此次发布的指引首创“0~3岁感官启蒙”“3~6岁探索认知”“6~12岁社交发展”“12~18岁自我追求”四级空间标准,如在儿童阅读空间分龄设置阅读及看护区,以绘本、儿歌、立体书籍、角色扮演、科学实验等互动性强的形式促进亲子互动和阅读乐趣。配套触觉绘本区、声光互动墙等适龄设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专属成长坐标。
儿童友好游憩设施要求结合儿童不同年龄段感知力,落实“感知统合”的儿童友好理念,通过设计多感官刺激或适配不同年龄段儿童运动能力的游乐设施,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
此次发布的指引全面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要求新建儿童空间须配置无障碍设施,如盲文导视系统、震动提示盲道等。引入《马拉喀什条约》标准,鼓励配套盲文电脑、盲文电子显示器、智能听书机等,为特殊需要儿童,包括更广义的视力障碍儿童和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儿童,提供无障碍格式版图书阅读服务。
指引强调,空间的适儿化宜结合无锡在地文化特色,设计“锡望小队”等IP主题标识系统,推出儿童友好地图,以动画形式引导儿童在城市中开展研学Citywalk,把专业设计变成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此次发布的专题建设指引,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对儿童未来的温情承诺,是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让“最柔软群体”享受最坚实保障的“无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