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中国汽车产业“突围启示录”
创始人
2025-05-15 06:51:07
0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日前在沪举办。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车企、193场发布会、首发超百款新车及前沿技术亮相,为全球消费者奉上了一场技术和美学的盛宴。

    上海车展首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与央视新闻联合打造的大型直播《首屈一指|科技驱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火热开播,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带领观众沉浸式探访上海车展吉利控股的四个展区,涵盖新能源科技、驾驶辅助系统、全域AI、绿色甲醇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吉利控股在智能电动出行、可持续发展以及"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领域的创新成果。本次车展,吉利控股醇氢科技展台作为全球首个完整展示甲醇全产业链的国际性展台也在车展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从在上海车展发布多款重磅车型到新能源科技、汽车安全、绿色甲醇等领域的持续突破,吉利智能科技创新成果正由投入期逐步进入收获期。2024年,吉利控股总销售约333.7万辆,位列全球车企销量第十位,新能源渗透率约45%;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控股总销量超94万辆,同比增长31%,新能源渗透率达49%,整车销量连续两个季度稳超90万辆,彰显出全品牌矩阵的强劲市场竞争力。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到以"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带领吉利穿越周期迷雾,在新能源革命、智能科技、全球化竞争中写下一部中国汽车产业的"突围启示录"。

逐梦启航:

在创业路上执着探索

    1963年6月,李书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如同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浪潮,为无数怀揣梦想的有识之士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勇立潮头者提供了广阔舞台。

    20世纪80年代,李书福以一部照相机开始创业生涯,先后涉足废旧电器回收、电冰箱配件生产以及装潢材料制造、摩托车生产等多个领域。1997年,李书福怀揣"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梦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决定,在当时犹如石破天惊,引起轰动。他曾在自述中写到:“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彼时,西方国家在汽车制造技术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资和合资企业主导。公众甚至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中国企业在汽车工业领域想要取得突破,唯有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合作这一条路可走。

    然而,李书福偏不信邪。没有技术,就从零开始摸索;缺乏资金,就想尽办法筹措;没有专业人才,就自办吉利学院培养人才。他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把锤子、一颗螺丝钉,逐步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1998年,对于吉利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吉利成功推出首款汽车——吉利豪情。但在这之前,还没有民营企业造车的先例,在当时环境下,民营企业即便能造车,也很难取得造车资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耐心等待,2001年,吉利成功拿到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李书福克服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的困难,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制造汽车的先河。自此,吉利驶入了发展快车道,随着时间推移,产品线日益丰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逐步站稳脚跟。

    两次宣言:

    在变革中重构战略坐标

    2007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增幅高达25%,业内预计2007年仍将保持高位增长,当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有望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吉利控股汽车销量也在稳步攀升,但李书福并没有在大好态势下迷失方向,却在机遇中发现了危机,也看到了危机里孕育的改革动力。

    李书福回忆说,“当时,全国各个车企都在大干快上,热火朝天之下暗含着无序竞争的隐忧,低价‘内卷’已有势头,中国汽车行业要想实现更大发展,必须走一步、看十步、想百步。”他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基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强烈的危机意识,2007年5月,李书福带领吉利控股对外发布《宁波宣言》,明确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道德战,要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企业使命也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向世界。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中国制造不断转型升级。2010年,吉利控股成功收购沃尔沃,完成“关键一跃”,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合的示范样本。李书福表示,他主张的全球型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越国界、语言和本土文化等因素的全新的价值理念,其核心特点是尊重、包容与融合,最终目标是合作共赢和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从收购沃尔沃,到与伦敦出租车、宝腾、莲花、梅赛德斯奔驰、雷诺集团等实现协同,李书福勾勒的吉利控股全球化路径越来越清晰。

    从告别单一低价策略,带领企业转型,到以全球领先企业为师,攻坚高品质精品车型,融入全球市场,《宁波宣言》是吉利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许多人后来回忆,《宁波宣言》虽然让吉利控股在别的车企躺着就能过好日子的时代吃了几年苦,但迎来了后来多年的“百花香”。在随后十多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愈发激烈,众多依赖低价策略的车企逐渐陷入经营困境。而吉利控股凭借着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不断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时间来到2024年,电动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汽车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在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的喧嚣下,吉利控股再次宣布企业转型,发布《台州宣言》,系统提出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与战略人才”五大战略支柱,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台州宣言》的意义,我认为和《宁波宣言》一样重要,我们要抓住汽车行业的变革机遇,进行战略审视、战略扫描,最终形成战略共识。”李书福表示。

    今年以来,从品牌、技术再到产品矩阵,吉利控股全面落实《台州宣言》,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整合调整动作。从《宁波宣言》到《台州宣言》,两份宣言前后跨度17年,但都讲述了李书福的一个理念——在变革中不断重构战略坐标。

甲醇攻坚:

在二十年坚守中保持战略定力

    善变者,生机也。在新能源变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李书福深刻认识到,单一的新能源技术路线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周期,汽车行业要穿越周期,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在《台州宣言》发布之前,吉利控股的新战略布局就已经悄然展开。

    在吉利控股动力总成工厂的实验室里,陈列着一排特殊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表面覆盖着一层特殊的抗醇腐蚀涂层,油路系统更是经过了127项精心改良。这便是李书福的“秘密武器”。

    从2005年首次提出“甲醇汽车”概念,到2023年年产11万吨的安阳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投产,再到2024年年产50万吨的阿拉善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示范项目启动,李书福带领吉利控股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走了近二十年。

    甲醇何以驱动汽车?回忆起早期攻关,李书福坦言遭受过很多质疑。甲醇作为一种燃料,存在着易腐蚀、低温启动难、热值低等诸多难题,在业内被视为汽车燃料领域的“死胡同”。

    但李书福看到的是甲醇更独特的优势和更深层次的国家需求。甲醇是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绿色可再生等属性,且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更加经济、安全、便捷,已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另一层面,能源多元化是国家战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让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70%,而甲醇可以通过煤炭清洁利用、生物质转化、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生产,是破解能源安全的关键拼图之一。

    事实上,对甲醇的应用已提上日程。政策层面,2024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我国全面绿色转型进行了系统部署,甲醇加注被明确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应用层面,甲醇可再生能源已经广泛进入大众视野。

    如今,基于二十年的持续探索,吉利控股已成为全球甲醇生态引领者,形成了覆盖二氧化碳捕集、甲醇制备、甲醇运输、甲醇加注、甲醇车辆的全栈绿色生态链,携手上下游企业,构建了“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在今年上海车展吉利控股醇氢科技展台,展示成果涵盖了甲醇合成装置、碳仓技术、绿色甲醇动力赛车、醇氢电动动力链、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体验等丰富内容,就是这一生态链的集中体现。

    其中,搭载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的轿车与SUV尤为引人关注。在未来汽车的燃料箱里,可以任意比例添加汽油和甲醇,汽车通过智能传感系统识别燃料箱组成,合理分配燃料量,提供最经济环保的加注方案。发动机热效率达到目前为止全球最高纪录的48.15%,并且突破性地实现了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温下的启动。

    “我一直认为电动汽车不等同于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世界浙商大会上,李书福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的观点。今年亚冬会期间,在零下35℃的哈尔滨,350辆吉利醇氢电混汽车零故障运行,再次证明了甲醇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今,吉利控股已掌握甲醇汽车核心技术200余项,开发车型20余款,累计行驶里程近200亿公里。吉利控股投资建设的阿拉善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每年可消纳75万吨二氧化碳,为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路径。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探索、对国家战略的深度响应。李书福带领吉利控股所展现出的高质量发展韧劲,展现出其在“变”与“不变”中书写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执着与深沉。

    从台州小厂到世界十强,李书福的奋斗史,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敢闯敢创”的缩影。变的是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不变的是产业报国的初心;变的是商业版图与全球坐标,不变的是“让世界充满吉利”的使命。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这位“汽车狂人”依然保持着创业者的敏锐:当同行热议“价格战”时,他深耕甲醇能源“无人区”;当资本追逐短期回报时,他二十年如一日投入人才教育。这种“与时间做朋友”的定力,或许正是中国经济穿越周期的密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月14日500ETF增强(5... 5月14日,500ETF增强(560950)涨0.29%,成交额471.78万元。当日份额增加400...
5月14日标普红利ETF(56... 5月14日,标普红利ETF(562060)涨0.55%,成交额2847.12万元。当日份额减少150...
5月14日A500ETF工银(... 5月14日,A500ETF工银(159362)涨0.70%,成交额3387.27万元。当日份额减少3...
5月14日中证现金流ETF(1... 5月14日,中证现金流ETF(159235)涨1.38%,成交额1.69亿元。当日份额减少6800....
5月14日中证A500ETF南... 5月14日,中证A500ETF南方(159352)涨0.90%,成交额25.07亿元。当日份额增加7...
5月14日证券ETF龙头(56... 5月14日,证券ETF龙头(560090)涨3.60%,成交额1.37亿元。当日份额减少1100.0...
崇信 书香流韵润心田 崇信 书香流韵润心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通讯员 赵富生  四月的崇信,春风裹挟着油墨芬...
5月14日央企红利50ETF(... 5月14日,央企红利50ETF(159336)涨1.29%,成交额266.38万元。当日份额减少10...
5月14日A50ETF龙头(5... 5月14日,A50ETF龙头(512240)涨1.30%,成交额4622.04万元。当日份额减少15...
除了“零添加”,还有哪些包装在... 转自:上观新闻近年来,产品包装上各种“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剂”等“零字号”盛行,一些商家通过模...
雷柏科技5月14日获融资买入4... 5月14日,雷柏科技涨0.05%,成交额9073.55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雷柏科技获融资买入额4...
心脉医疗5月14日获融资买入1... 5月14日,心脉医疗涨0.75%,成交额9016.50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额1...
福光股份5月14日获融资买入7... 5月14日,福光股份跌3.34%,成交额1.09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福光股份获融资买入额719....
福安药业5月14日获融资买入1... 5月14日,福安药业涨0.00%,成交额7325.50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福安药业获融资买入额1...
红塔证券5月14日获融资买入1... 5月14日,红塔证券涨10.01%,成交额9.13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红塔证券获融资买入额1.1...
宝泰隆5月14日获融资买入26... 5月14日,宝泰隆涨0.40%,成交额5331.18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宝泰隆获融资买入额261...
东软载波5月14日获融资买入1... 5月14日,东软载波跌0.75%,成交额1.41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东软载波获融资买入额1274...
佳先股份5月14日获融资买入4... 5月14日,佳先股份跌0.95%,成交额1.50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佳先股份获融资买入额492....
交控科技5月14日获融资买入2... 5月14日,交控科技跌0.64%,成交额1836.44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交控科技获融资买入额2...
未名医药5月14日获融资买入3... 5月14日,未名医药(维权)涨2.01%,成交额9657.12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未名医药获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