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在芳 曾华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方向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立足“三全育人”背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必须把高校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强化政治功能方面,着重从组织赋能、思想铸魂、实践育人等多角度为思政教育工作领航。
聚焦组织赋能,夯实育人根基
高校党建应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构筑结构清晰、组织科学、纪律严明、分工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责任分工体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做深做实;落实好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打造“三全育人”新局面摆在突出位置,主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和思政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在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牵头,协同所属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成立工作专班,科学制定责任清单和任务明细,确保逐级逐层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建构起涵盖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党员先锋岗等覆盖全领域、全要素的多个党支部,以全网点覆盖的方式筑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基层党建和思政育人根基。
聚焦思想铸魂,强化理论武装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应立足思政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以全员育人新格局强化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系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国情教育等,切实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和综合素养;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为补充,专业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涵盖职业精神、社会责任、发展脉络、历史背景,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双重教学;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党政领导、管理主体等,通过专题知识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党日活动、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此外,高校可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和组织协调功能,打造“党建+思政”的典型示范教学标杆和育人品牌。邀请老党员、劳动模范、道德标兵、时代楷模、英烈后代等上讲台、进课堂,从亲历、见证、传承视角开展专题教学和现身教学,提升思政教学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胸怀天下、牢记使命。创新教育形式,强化理论教学实效。教学主体应注重在理论武装、知识阐述过程中,融入情景演绎、故事阐述、主题分享、案例探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元教学手段,以情理结合、融情入景的方式让思政教学“鲜活”起来。
聚焦实践育人,实施文化浸润
文化环境建设是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探索空间。“党建+文化活动”,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红歌竞唱、文艺表演、经典诵读、红色作品主题展等活动,以浓郁的思政育人氛围助力学生政治素养持续提升。“党建+专业赛事”,基层党支部可依托重要纪念日、节庆活动、伟人诞辰等契机,组织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故事演讲比赛等。“党建+实践研学”,基层党支部可依托与地方文化场馆的联合共建、人才共育联盟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以基地参观、现场体验、聆听讲解、互动交流、影片观赏、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传承伟大精神中谱写奋斗新篇章,用心怀家国、担当有为绘就新“蓝图”。“党建+社区实践”,党组织应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人民期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社区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走村入户的政策宣传、知识普及、杂草清理、垃圾捡拾、“银发关怀”志愿服务等,不断强化学生的使命认知和担当自觉。“党建+乡村实践”,党组织可以以“青春心向党·爱与美进乡村”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慰问孤寡老人、开展艺术联欢活动、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墙体彩绘、爱心支教、公益捐助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单位分别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交通运输学校)
上一篇:京津合力托起未来产业
下一篇:国足将在上海展开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