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5月14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发布会获悉,祁连山国家公园已初步建成气象监测一张网。
自印发《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来,青海省气象局已连续编制8期《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经过连续8年的积累和打磨,《公报》已成为打造祁连山生态科研高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有效提升了公园监测感知能力和生态保护管理能力。
青海省气象台立足国家公园生态资源状况和保护监测需求,科学布局并建成16个监测站点,其中包括5个生态监测综合站和11个基本气象站。站点布局由东至西,监测范围涵盖了森林、高寒湿地、高寒草甸等生态系统类型,基本满足了园区常规监测,填补了祁连山西段无监测站点的空白,完善了国家公园观测站网布局,为积累长序列的生态监测数据、编制生态公报奠定了基础。
此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致力于打造国家公园现代高效、智慧多能的科研监测网络平台,与青海省气象局深度合作,从生态要素监测、技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确立战略合作框架,结合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共建生态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祁连山区域气象要素、生态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