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孝杰
编辑 | 袁畅
顶级量化圈正暗流涌动!
当散户还在盯着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这些"国家队"的“爱基”时,百亿私募大佬们已经组团杀入一个新领域——中证A500指数增强。
根据第三方的销售统计,包括九坤、明汯、衍复、黑翼、茂源、诚奇等一线量化私募机构,近期纷纷赴有关协会备案中证A500指增相关产品。
要知道,当年这批顶级机构中的“先行者”(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梁文锋旗下的幻方),就是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既有指数基金的增强投资赛道上赚了大钱,赢得了客户。
此番,大家齐齐扎堆A500,是看到了什么新机会么?
它们的模型能保证在这些指数上获得超额收益么?
A500指增,和其他指增又有哪些不同?
01
大厂纷纷“下场”
如果把一线私募量化机构比作运动员,那么A500指增就是他们最新、最感兴趣的“项目”。
来自第三方机构对权威私募备案信息的统计,截止今年5月13日,过去一个多月里有60只“中证A500指数”私募产品在协会备案。
而围绕上述指数的私募产品,年内备案数量超过200只。
这已经不能仅仅用“热门”来形容,简直就是“扎堆涌入”的节奏。
出场的量化机构也机会是业内最强阵容:九坤投资、明汯投资、衍复投资、黑翼资产、茂源量化、诚奇资产。
多数都是业内一线、一线半的机构,每个机构背后都有不止投资大佬“助阵”。
这些俗称“百亿量化大厂”的量化机构,究竟看到了什么机遇?
02
经典“指数增强”策略
要勘破“大厂”们的内里心思,首先要从他们可能使用的投资方法讲起。
顾名思义,“指数增强”这类资管产品,主要是指受托机构运用自己的“算法系统”和多年积累的“量化策略体系”,在特定指数的成分股范围内,实现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
这类策略往往发端于一些不为人知的股价波动的规律,抑或是一些数量化的市场特征。
而顶级量化私募机构们,由于在交易系统、算法策略、投资灵活度上都具备一定优势,往往更容易在指数增强上获得一些超额收益。
当年的“量化四大天王”、如今的“新四大天王”都是这类拥有算法交易特长的资管机构。如今名满天下的梁文锋旗下的幻方量化,当年也是其中之一。
03
为何“拓展”新指数?
那么既然是经典的指数增强投资方案,A500的成分股也和市场主流的沪深300、中证500的成分股有相当的重合,为什么还有那么机构来参与A500指增?一线量化机构到底在起劲啥?
答案或许出人意料,大家之所以聚焦新的A500指数,主要是因为后者凝聚着相当的流动性潜力。
如果把A股比作一场全国运动会,那么每个股票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具备参会资格的运动员。
但观众来看的并不止运动员,但一群运动员在特定条件下组成了一支“运动队”(指数基金后),这支队伍的关注度可能远比组成的成分股要“吸睛”。
典型就是被誉为指数“国家队”的沪深300指数基金,高峰时期,单只沪深300指数ETF一天的成交量可以逼近400亿元。
对于习惯在不同交易品种和不同交易时段内寻找机会的私募量化产品,因而获得了很多积累超额收益的机会。
而中证A500指数呢,这个又带字母又带数字的指数,代表了兼具大盘、中盘、小盘股的指数赛道,更像一只新的“国家队”。
仅举一个例子,在一家机构金工研究团队去年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8月26日,中证A500成分股流通总市值涨到A股总市值的61.56%,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市值占比是50.95%
对于量化投资者而言,更高的市值占比,意味着潜在的更高的交易流动性,也意味着量化策略更大的发挥空间。
某种程度上,这些优化出来的流动性,对于量化投资机构而言是一座富矿。
04
行业分散的“隐形福利”
另外,A500的强制分散性更强,后者不仅比主流宽基指数拥有更多的成分股,而且这部分成分股都还是有一定交易量的(流动性)。
这为那些参与场内投资的量化机构,带来了更多的“隐形福利”。
更分散的行业、更均匀的交易量,对于量化投资者而言,都是正面的好消息。
05
量化基金的“新猎场”
除了这些长期的“好处”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带动了量化机构们的热情。
A500指数在整个中国官方设计的指数体系里,属于重点扶持发展的指数。有消息称,该指数有可能被一些方面视为,具备“标普500”潜力的新一代指数。
一旦这个定位被广泛认可,围绕这个指数的创新纷纷出现后,这类指数的流动性还有进一步增大的空间。
这对量化机构也比较有利。
但换个角度,A500指数作为各方看好的“体育苗子”,是否能真的创造未来的国家队地位,还有待观察。
从A500指数ETF的发展看,早期、集中募集的第一批A500ETF,目前多数还处于微亏的状态。
这一定程度上也和当年,该产品“衔玉而生”,初期关注度特别大有关。
一个过于“繁荣”的开头,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权益指增产品而言,中期未必全是好事。
06
更大的“考验”
另一个很重要的考验是,量化大厂的“大脑”们,是否能一直从这个指数里找到超额收益机会。
而这个背后又和,这个指数里是否长期存在“错误定价”?
从指数发展角度看,该指数能否中长期的走稳走好?两个原因密切相关。
而与之相比,当量化大厂的模型都开始在这个“赛道”里转起来后,这个类别的指增产品还有多大空间?
说简单些,对于量化投资者,大盘股市场就像“名牌包”,价格透明,砍价空间小;中证A500代表的中小盘,就像“古董市场”,空间大但挑战也大,需要懂行的人来看。
或许当下,就是量化私募发现的一个“寻宝”时点,也未可知。
本期责任编辑 倪静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