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握瓷瓶,右手持竹笔,端坐桌前的汪则成屏气凝神,将特制的竹笔伸入狭小瓶口,全神贯注地在瓷器内壁上精心勾勒,方寸之间,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栩栩如生。这就是江西特色工艺美术——陶瓷内画。
□洪观新闻记者 吴跃强 文/图
潜心钻研内画创作
内画起源于清代,也被称为“鼻烟壶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创作时,以特制的细笔伸入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内反向作画,“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等流派。
记者见到汪则成时,他正在青山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教徒弟舒磊创作陶瓷内画。汪则成告诉记者,陶瓷内画是在鼻烟壶内画的技法上大胆创新,将内画技艺用于陶瓷绘画上。
汪则成从小喜欢绘画,跟随书画名家汪正焱学习绘画技法。16岁那年,他前往景德镇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刻苦学习,短短5个月时间,就从一名学徒转为画工,擅长画山水、花鸟和人物。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汪则成接触到内画,便立即被深深吸引。他尝试将陶瓷外画发展为陶瓷内画,并在小酒杯、小碗、小罐的瓷胎内进行绘画。
“一开始碰到很多难题,比如瓷瓶颈口小,普通的画笔伸不进去。”汪则成不断摸索,根据瓷瓶的高低大小、长宽圆瘦,制作了不同规格的料笔和彩笔,适用不同的瓷瓶。
为了更好地学习内画技法,在景德镇陶瓷大师王锡良的推荐下,他前往河北,向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学习。汪则成告诉记者,鼻烟壶玲珑精致,高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下,壶口直径在0.6至0.9厘米,想要在这样大小的壶体内壁上绘画,不比外画挥洒自如,手指只能细微运作,人在正面观看,手引着笔在壶中反向作画。
汪则成说:“画师需在瓶内壁反手作画,不仅要兼顾透视与构图,还要精准控制笔触,这对画师的技艺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学习内画,需要日复一日地坐在桌前保持一个动作,可以说是极其枯燥,很多人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汪则成却痴迷这门技艺,一头扎进了内画世界。
内画外赏“反正”皆美
江西是中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陶瓷绘画艺术多运用在陶瓷器具外部,或在陶瓷碗、盘、缸等器具的内部。“江西陶瓷内画是内画艺术与陶瓷结合的产物。”学艺归来,汪则成不断探索和发展“瓷内画”的技艺。
汪则成介绍,优质的高白瓷或骨质瓷具有与玻璃类似的透明特性,而且具有柔美的玉质感,将内画技艺用于陶瓷绘画,开拓了陶瓷绘画新的空间。陶瓷内画经过烧制后,内画不会褪色,可以在瓶内装水、装酒、装香水,除了赏玩,更具有实用价值。
汪则成告诉记者,内画技艺是在平面玻璃的背面,依反视原理描绘图像,然后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正面观看。而陶瓷内画技艺比平面反笔绘画更难,因为它需要在优质的高白瓷或骨质瓷具的内壁作画,瓶口小,陶瓷内部有弧度又不具备玻璃的完全透明性,且采用普通直笔进行绘制。
“作画时,笔杆伸进瓶口勾画,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笔尖,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感和手感。”汪则成说,在瓷器内侧绘画和书写文字,创作难度大,对绘画技艺要求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汪则成成功创作出自己的第一件陶瓷内画作品《溪山烟云》,打开了创作之门。
汪则成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瓷瓶,初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将一盏小灯放入瓶内或用光打在瓶身上,瓶壁内侧的精美画面便清晰地映现在瓶体上。花鸟鱼虫、泉石卉木、山水楼阁……瓷瓶在内画技艺的塑造之下,变得玲珑精致,具万千景象。
以匠心焕发陶瓷内画新活力
方寸之中有乾坤。陶瓷内画匠人执笔,穿过小小的瓶口进行艺术探索,诗情画意在笔尖跳跃。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瓷内画”,用汪则成的话来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靠陶瓷外画来“养活”陶瓷内画。
一件陶瓷内画作品诞生需要经历构思、绘画、烧制等过程。整个流程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创作内画时,要凝神静气,将力道完全集中在手腕上。”汪则成说,内画除了考验人的技艺以外,还考验人的耐性和定力,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落笔无悔,一次完成,不然一个小小的瑕疵都可能毁掉整个作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汪则成一边画陶瓷内画,将国画的勾、皴、擦、染、点等技法引入内画创作之中;一边摸索改进内画的绘画工具和颜料配方,提升陶瓷内画的各种技巧。同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
2022年,江西陶瓷内画入选南昌市青山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汪则成成为江西陶瓷内画代表性传承人,还获评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非遗技能工匠。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生生不息地有效创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陶瓷内画、喜欢陶瓷内画,汪则成带着作品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会、文化艺术展览以及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不仅扩大和提升了陶瓷内画艺术的影响力,也为陶瓷内画产品开拓了市场。
独具匠心的“瓷内画”赢得了陶瓷艺术界的好评,成为海内外陶瓷艺术市场的“香馍馍”,作品受到了很多收藏家和国际友人的关注与喜爱。汪则成的作品,也吸引了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的目光。如今,他创作的“瓷内画”作品都由观复旗下的企业负责推广。
汪则成积极培养年轻一代陶瓷内画匠人,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他们,确保传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他说:“陶瓷内画不仅要传承下去,还要走向世界,期待有更多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习这门艺术,希望有更多人领略到陶瓷内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