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李可欣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一间免陪照护病房里,术后尚未完全恢复行动能力的骨折患者朱叔慢慢起身准备行走。身边没有家属守候,但一切井然有序——护士与助理护士协作完成照护任务。这种“没有家属陪护”的场景,正是近年来医疗护理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患者不再依赖亲属贴身照料,而是接受由专业团队提供的全流程照护服务。
长期以来,患者家属在住院过程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夜以继日的陪护、频繁的操作学习、心理焦虑和体力透支,在高龄、重病患者的家庭中尤为普遍。而“免陪照护”的出现,试图缓解这一困境。由护士主导、助理护士与康复技师等组成的照护团队,承担起原由家属完成的日常护理任务,包括翻身、如厕、饮食、协助康复训练等,同时保障生命体征监测、伤口观察、并发症预防等专业护理。
“我们不是病人的家属,但我们是‘无冕家属’。”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钟素妹这样形容护士在免陪照护体系中的角色。以术后带管患者为例,他们往往需要频繁排痰、湿化气道、预防感染及血栓,而这类工作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护士团队全天轮班监测,确保治疗过程安全连续;护理助理则负责更多基础生活照护,让病人恢复更顺利、家属也更安心。
负责照护朱叔的助理护士朱航,今年才18岁,刚从职校护理专业毕业一年。如今她已能独立完成洗漱、喂饭、扶助起身、心理疏导等任务。“一开始我也紧张,但慢慢就熟悉了。看着病人从卧床到能拄着拐行走,真的很有成就感。”她说。朱航每天照顾3位患者,印象最深的是患者主动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这让她觉得,这份工作不只是一份谋生手段,更是有温度的职业。
在“免陪照护”体系下,助理护士不同于传统护工。他们需通过岗前培训,明确职责边界,仅从事非侵入性的生活照护工作,由护士制定照护计划、全程监督,并需接受日常评估与培训。
目前广东已有8个市作为省级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地区。据介绍,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施试点的8个病区,患者康复周期平均缩短15%,住院天数较单病种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平均住院费用较单病种平均费用低约2300元,医疗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
免陪照护并不意味着家庭角色的缺位,而是以更科学、规范的方式重新定义照护分工。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田慧舒看来,身处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今天,护理工作绝非简单的床旁服务,而是通过精准分级照护、多学科团队协作,让专业护理贯穿治疗全程,建成“医、护、康、养结合”免陪照护特色服务体系。
上一篇:以技艺成就梦想 用食物传递温暖
下一篇:跨越太平洋的光影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