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复合材料世界网站报道,由欧盟“地平线2020”资助的“智能多材料结构的嵌入式生命周期管理:发动机部件的应用”(MORPHO)项目于2021年4月启动、2025年1月结束,在结构预测与健康监测(SPHM)、制造优化和复合材料回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实时监测、智能控制系统和创新的回收技术,拓展了航空领域在结构完整性、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实践。项目的核心成果和亮点包括:
航空部件结构预测与健康监测(SPHM)框架:针对风扇叶片等发动机部件,MORPHO项目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结构预测和健康监测框架,集成了低频疲劳测试、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深度学习架构,可以根据应变和导波数据预测刚度退化和剩余使用寿命(RUL)。
智能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优化:MORPHO项目显著优化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介电传感器和实时数据分析,该团队成功地将固化周期时间缩短了20%,相当于标准周期加速了50分钟。这一突破的主要抓手是开发了坚固耐用的传感器,能够在工业条件下监测树脂到达、粘度和固化情况。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在线软件系统提供了精确的粘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实时监测,实现了工艺过程参数的循环验证。
传感技术与实时监测技术突破:通过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嵌入发动机部件,可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应变、应力和损伤。这些传感器在树脂传递模塑过程中实现了精确的树脂流动监测,并且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与部件集成,支撑了结构健康监测(SHM)确保组件的长期完整性。
利用混合孪生实现实时仿真和制造洞察:MORPHO项目最先进的创新之一是其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的混合孪生,实现了将基于物理的高保真仿真与实时数据无缝结合。该系统能够在不到1毫秒的时间内以小于1%的均方误差(MSE)实现对树脂流动和固化的高精度预测。此外,混合孪生技术能够实时识别编织预制体中的局部渗透性,从而显著增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现数据驱动的调整。
通过回收和激光冲击拆卸实现可持续性:MORPHO项目通过开发激光冲击分解和热解技术来回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碳纤维的机械性能下降不到10%,并成功地将回收过程扩展到接近工业水平,从而推进了可持续制造。
MORPHO项目由法国国立高等技术学院(ENSAM)牵头,汇集了来自6个国家的10个合作伙伴,包括法国赛峰;法国Arts et Métiers;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制造技术与先进材料研究所;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希腊佩特雷大学;希腊Synthesites;比利时彗星集团;德国FiSens;西班牙ESI和加莱加皇后大学等,共同推动了智能制造、传感器集成和复合材料回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阴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