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医药有机合成部部长杨阳:
不服输的他,攀上化学合成界“珠峰”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 夏雪晴 徐宁
创新故事
日前,在玄武区徐庄高新区研发一区,安美医药有机合成部部长杨阳穿上实验服,佩戴好护目镜、口罩,走进与办公室一步之隔的实验室,与团队成员沟通过实验项目最新进度后,他返回实验台前,熟练地进行着实验操作,开始了新一天的研发工作。
杨阳身穿白大褂进行化学合成实验。 受访者供图选择不同原料和试剂,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标产物,这一从无到有、仿佛“变魔术”的过程,就是化学合成。杨阳,这名来自辽宁的“90后”一头扎进生物医药行业化学合成领域,曾带领团队攻克了有着化学合成界“珠峰”之称的艾日布林项目,实现了从毫克级验证到百克级量产的开发。如今,他又以敢拼敢闯的“热血”,再次踏上了新化合物研发的漫漫长路。
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在四川大学专攻有机化学,毕业后加入南京安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学业到工作,杨阳与化学“结缘”17年。公司内,杨阳主要从事仿制药和创新药有机合成研发、路线设计、难点攻关、实验验证等工作。
不服输、有闯劲,是杨阳的从业信条。生物医药是新兴产业,化学合成更是不断创造新物质的过程。“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不敢做的我也想试试。”抱着这样的信念,2022年,入职不到3年的杨阳毅然接下了艾日布林研发项目。
艾日布林是一种针对乳腺癌治疗的化疗药物,通过对癌细胞分裂进行干扰,达到治疗的效果。艾日布林分子结构中含有19个手性中心,是截至目前医药工业中采用纯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结构最为复杂的非肽类药物,一度被称为“化学合成界的珠穆朗玛峰”。
接下任务后,杨阳带着六七名团队成员分成白天、夜间两个班组,昼夜不息,全情投入“攀峰”过程。艾日布林的提纯,是项目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团队针对光照、温度、溶剂等外部因素影响分别进行了十几组对照实验,每组实验更是多达数十次。
“化学实验的结果,大多数是不成功的。”杨阳调侃自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对实验过程全力以赴,但对实验结果并不抱过高期许。这一平和而稳定的心态,也是他能从日复一日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再次出发的内生动力。
最终,在两个月时间内,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艾日布林提纯“难关”,实现了从毫克到克、再到百克级别的量产,让更多此类患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对应药品。
而今,安美医药每年近40%的营收投入研发,杨阳也将更多精力投身在创新药化合物研发中。从去年至今,杨阳与团队成员扎根于一款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多肽药物原料药研发项目,他的团队中,也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
“与艾日布林相比,这一化合物合成近80步,提纯难度更高。”杨阳介绍道,目前,团队拟采取固相合成方法,即将反应物连接在不溶性的固相载体上,参与到合成步骤中,提升反应物纯度,“我们的目标是达到90%以上的纯度。”对于项目未来,杨阳与团队成员都充满了信心。
南京“研”值
生物医药(含基因与细胞)产业是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全力支持创新研发,获批临床、临床试验、申请上市、批准上市的药品数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五;每年获批新药数量超过100个品规,居全省第一;特别是1类创新药不断涌现,2023年4款、2024年3款,均居全国前列,预计2025年仍有不少于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通过积极布局特色产业,南京在基因与细胞、合成生物技术等全省重点发展的前沿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全市集聚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032家,其中,上市企业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独角兽企业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
产业创新氛围浓厚,科研潜力正在逐步释放。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营收超2100亿元(含制造、流通和服务业),增幅5%。
瞄准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于全国第一梯队的目标,我市将重点聚焦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强化重点品种孵化、龙头企业培育、产业规模提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全力竞逐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产业科普
自1922年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开始,肽类药物正式登上医学舞台。发展至今,全球已有近100种肽类药物获批,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诸多领域。在全球医药产业加速向精准化、靶向化迈进的背景下,多肽药物凭借其高生物活性、低毒副作用及特异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分支。
多肽通常是指10—10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链接而成的化合物,从发现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作为药物应用也已超过70年。多肽药物与化药、蛋白药物相比,由于分子量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了两者的一些特性,既具有小分子化药稳定性较好、纯度高、质量可控的特点,又具有蛋白药特异性强、生物活性高等特点。但由于工艺复杂、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也正因如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效可靠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