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智慧的沃土、创新的一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线员工虽有实践经验,却因缺乏平台与支持,难以将创新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为将基层的这种“创新雏形”转化为成型的手段、工具,辽河油田积极为员工创新铺路搭台,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专家指导、成果推广“三驾马车”,让员工智慧飞向企业的各种应用现场。
辽河油田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延续一线员工持续创新的生命力,企业需构建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企业要搭建好“三驾马车”,还要在一些“零配件”甚至“外挂”上做好深度文章。
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企业可打破层级壁垒,让技术专家与一线员工组建跨层级创新联合体,针对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问题共同攻关。还可设立专项孵化资金,为联合体的创新项目提供保障,助力创意落地。
建立“创新成果奖励池”。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创新成果评估体系,根据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技术突破程度等指标,将创新成果转化与奖励挂钩,不仅能激励员工关注创新成果的长期效益,而且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成果的后续完善工作。
搭建“技能创新交易平台”。企业可开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交易平台,将一线员工的优秀创新成果上传至平台,标注成果相关信息,推动优秀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基层创新有着深厚的土壤,但需要企业做好相应的激发机制。一旦企业扎实地搭好平台、建好配套,接地气的基层智慧就会层出不穷、泉涌不歇。(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