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智振华)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下辖502个行政村,在2024年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位居第88位。作为华夏第一谷仓——磁山文化的发源地,武安素有“中国小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在武安市委、市政府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武安小米先后荣获“世界粟之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北省十大区域公共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已然成为区域特色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武安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与核心产区,凭借太行山麓温暖的气候、充沛的光热、显著的昼夜温差及悠长的无霜期,搭配深厚肥沃、保墒排水俱佳的褐土,为谷子生长构筑了天然优势。当地常年种植谷子25万-30万亩,亩产超300公斤,年产量达7万-9万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营养丰富、口感出众的优质小米。
武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蒸煮易烂,看有型食无形,入口绵密甜糯。在营养层面,其蛋白质含量达9.2%-14.3%,高于大米和玉米;粗脂肪含量3.0%-4.6%,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每千克武安小米分别含192毫克色氨酸和297毫克蛋氨酸。此外,丰富的维生素赋予其暖胃健脾、益气补中、舒缓筋骨等多重养生功效,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武安市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邀请首席专家及其技术团队开展长期指导,高标准建成河北省农业(谷子)创新驿站。依托这一平台,夏播中谷19、中谷25、冀谷168、冀杂金苗5号等系列新品种得到试验推广,有力推动谷子种植向轻简化栽培、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种植区域从丘陵地带逐步向平原地区拓展,经营模式也朝着规模化方向集中,产出的小米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实现了种业科技与生产模式的双重突破。
武安市依托省级精品(谷子)现代农业园区,全力打造河北省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谷子精品示范基地与谷种繁育基地,持续加速谷子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目前,该产业集群已建成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基地3万亩、绿色防控生产示范基地15万亩、绿色有机认证生产基地1万亩。同时,园区配备农业机械3000余台(套),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通过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模式,为谷子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武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一县一品”小米产业发展工程,以精深加工为核心驱动,以品牌建设为有力支撑,培育了6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组织18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通过统一IP形象和包装,构建起由“武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链主企业品牌、小米产品品牌组成的三级品牌体系。同时,整合10余家小米醋、小米酒、小米挂面、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企业,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此外,积极对接“邯宝坊”、“一品一播”工作,打造专属直播平台,开展全域直播营销,帮助百村千户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 “触云上网” ,让优质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走向全国市场。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武安小米品牌附加值,推动小米产业实现全链条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王杰仁
上一篇:今年以来险企已举牌十三次
下一篇:安徽省本周气温或飙至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