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发展成果,前沿技术最新进展……作为展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又一次搭建科技“秀场”,全景展示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让大众真实感受到科技“照见”未来、引领未来。
本届北京科博会上,有600余项最新技术和产品是首发首展。首次展出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是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光量子计算机。“普通计算机需要数分钟完成的计算,量子计算机仅用不到1秒钟就能完成。”北京玻色量子公司创始人、CEO文凯向记者介绍,在金融、生物制药、气象等特定领域,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处理,量子计算机可实现上千倍的加速计算。
在北京亦庄展区,一款迈着稳健步伐绕场行走的天工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是全球首个机器人半马冠军“天工Ultra”的兄弟“天工LITE”。“天工LITE”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通用机器人平台,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该中心品牌公关经理郑颖介绍,后续将发布国内首个实现了针对复杂地形的自适应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它实现了首个工业级机器人永续作业能力,综合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奥克福(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在本届北京科博会迎来“首秀”,这款机器人利用真空负压吸附原理,可在建筑外墙、水库大坝、桥梁隧道等场景作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自去年5月上市以来订单不断,已销往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希望借助北京科博会这一平台与其他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
在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全球首创的AI+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向观众演示“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模拟场景。此款机器人开创性实现“三维重建——智能规划——精准执行——数智评估”全流程整合,不仅解决了传统手术“慢、难、险”痛点,同时实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全场景覆盖的临床普适性,让手术更加精准和高效。
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北京科博会让公众看到了这些领域的创新方案和产品,正在加速从实验室向工厂、社区、家庭场景转化,高精尖科技已经走进现实,走向未来。
□本报记者 孙艳/文 实习记者 王辰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