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京报评论
此次印巴冲突虽然未必会进一步升级,但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很可能超过以往。
▲当地时间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向印度发射导弹。图/央视新闻截图
文 | 徐立凡
印巴冲突仍在持续。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0日,巴基斯坦军方的消息称,巴基斯坦正式启动军事行动,以回应印度方面持续不断的挑衅行为。据悉,此次行动针对印度境内多个目标展开,打击范围覆盖印度全国多个区域。
当地时间5月7日,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动“辛多尔行动”(又称“朱砂行动”),以报复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针对游客的重大枪击事件,印巴双方发生空战。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反击,代号为“班扬乌尔马尔苏斯行动”,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铅墙”。从印度发起“朱砂行动”到巴方发起“铅墙行动”(又称“铜墙铁壁”行动),标志着印巴冲突的重大升级。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5月10日表态称,对事态升级深感担忧。强烈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回到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轨道,避免采取使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事实上,这是2003年印巴签署停火协议以来两个南亚核国家间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那么,印巴为何因克什米尔问题产生冲突,此次军事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为全面战争,对地缘政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克什米尔始终是主要导火索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1947年分治并独立,但原是英属印度土邦的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印巴之间爆发过多次战争,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主要导火索。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在联合国调停下,大部分克什米尔地区被划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两块。但印巴均声称拥有对方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主权。
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相比,印控地区更加动荡不安。原因是,印控地区民众多数为穆斯林,这里也是印度穆斯林人口占比最大的地区。长期以来,许多当地居民追求独立或与巴基斯坦合并,当地抵抗组织多次反抗印度统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而印巴最近一次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高烈度军事冲突,是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卡吉尔位于克什米尔印控实际控制线一侧的山区。这场战争中,印度投入了大量士兵与来自巴方一侧的武装人员作战,虽然印度最终取胜,但伤亡惨重,被美国军方评价为拥有绝对优势但打得十分业余。
1998年,印巴均公开核试验,宣布成为核国家。此后,叠加卡吉尔冲突等带来的影响,最终促成了2003年的印巴停火协议:巴基斯坦承诺停止资助当地的武装分子,印度则对当地放弃武装斗争者予以特赦。
但这一停火协议最终还是在2019年失效了。当年2月,印控区40名印度准军事人员遭自杀式袭击身亡,印度随后空袭巴基斯坦境内,双方爆发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首次空战。
更关键的是,2019年,莫迪在第二次大选获胜后,废除了印度宪法规定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自治地位,引发当地骚乱。克什米尔问题再度埋下印巴冲突的种子。
▲在印控克什米尔斯利那加,一名男子停电期间用手机查看实时新闻。图/新华社
双方或都无意持续升级局势
尽管印巴双方再次互相针对,展开了军事行动,但从目前的迹象看,双方都缺乏战争持续升级的支持基础。
例如,双方迄今没有动员地面部队。而且,印度在5月7日发起空袭行动时,战机并没有进入巴基斯坦境内。这很可能是汲取了2019年双方空战时印度战机被巴方击落,印度飞行员被捕获的教训。
此外,5月7日巴方空军的战果也足以令印度军方警惕。而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10日,一架印度空军战斗机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附近地区被击落,印度飞行员被俘虏。
从已公开信息看,巴方空军通过可共享数据链进行体系化作战的新空战方式,也显然优于印度空军在“万国造”基础上只能进行的缠斗作战,印方可能不得不评估让战争升级造成的损失。
令印度想不到的还有,此次印巴冲突,印度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国际支持。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后,印度认为看到取代中国的机会,印度官方竟然称特朗普关税政策“必要且对世界有益”。在美印关税谈判中,印度也提出将对美关税差距从近13%削减至不足4%等让步条件,并有可能成为继英国后最先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
但这一系列迎合美国的行动,并未换取美国对其军事行动的支持。特朗普5月7日对于印度发动“朱砂行动”起初的评价是“这太可耻了”,此后则站到了中立立场上。
重重顾虑之下,印度也不得不谨慎行事。这一态度,也在5月10日印度外交部和军方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被印度明确。发布会上,印度军方声称,巴基斯坦军队所有敌对行动,都得到了有效反击和相应的回应,并重申印方不会升级冲突。
而对巴方来说,尽管面对印度的军事行动展现了超出预期的反击能力,但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军事实力,其均无法与印度相比,且有沉重债务负担和内部反恐等诸多挑战。因此,其反击也只可能维持在一定限度内。
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超过以往
虽然这一次印巴冲突未必会进一步升级,但仍有其特殊性,即对地缘政治产生的影响很可能超过以往。
一方面,5月7日印度率先对巴基斯坦发起军事行动存在程序问题。印方并没有拿出切实证据证明4月22日克什米尔枪击事件是何人所为,与巴基斯坦官方有何关系。
5月7日的军事行动声称,针对的只是巴境内恐怖主义据点,而5月10日向巴方发射导弹的目标,又改为了巴首都伊斯兰堡附近。这无疑是使双方冲突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随着印度近年来实力有所增长,对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干预也越来越多,引发了相关国家的反对浪潮。
2024年以来,印度周边多个国家均有大选。孟加拉国大选,掀起了“印度退出”的社会运动;马尔代夫大选,主张反对印度肆意干涉内政的政党喊出了“印度滚出去”的口号;斯里兰卡大选,获胜的一方主张不应“过度依赖任何一个外国伙伴”,指向的即是印度。
印度周边国家的这些反应,表明印度针对邻国的外交政策并不成功。
在这种普遍的“去印化”地缘政治背景下,印度在此次针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让周边国家重新评估印度的“大国雄心”。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