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短得还没有后脚长的猴子,你见过吗?近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短尾猴在峭壁上攀爬“炫技”的珍贵影像。画面中,多只短尾猴展现了卓越的攀爬能力,动作矫健有力。
短尾猴在峭壁上攀爬。 通讯员 周光荣 摄4月下旬,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坪护林防火站副林长周光荣在野外意外邂逅了短尾猴,拍摄到短尾猴在峭壁上活动、攀爬“炫技”的珍贵影像。
周光荣回忆说,当天18时许,他在峡谷边发现远处有动静,听到类似猴子欢快的叫声,仿佛是在向他招手。但天色渐暗,他分辨不清是哪种野生动物,于是悄悄拿出相机捕捉这群动物的画面,记录这次珍贵的相遇。画面中,多只猴子展现了卓越的攀爬能力,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完成高难度位移,时而爬上爬下,时而打闹嬉戏,动作矫健有力。
短尾猴在峭壁上攀爬,动作矫健有力。 通讯员 周光荣 摄后来,专家通过画面分析认定,这群动物正是短尾猴。短尾猴以其高超的听力和警觉性著称。在它们的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叫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周光荣介绍,此前他拍到过短尾猴,它们时常在峡谷、悬崖等地活动。护林员在巡山护林期间,也能看到它们在树冠上自由跳跃的场景。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珍稀动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活动范围越来越广。2021年以来,保护区共监测到广西雨蟋、大明山掌突蟾、大明山奥塔蛛、大明山竹叶蛙等12个新物种;监测到广西睑虎、脆蛇蜥、唐鱼、柔毛红豆等40余种大明山新记录物种;多次监测到林麝、黑叶猴、短尾猴、斑林狸、黄喉貂、白眉山鹧鸪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短尾猴在峭壁上休息。 通讯员 周光荣 摄知多点
短尾猴别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体长50~56厘米;颜面部常为暗红色或带紫红色斑块;体色深暗,背部多为暗褐黑色或暗橄榄棕褐色,腹面稍浅于背部,亦为暗棕黄色;尾极短,还没有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断尾猴”之称。
短尾猴主要栖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它们喜欢群居生活,每个群体的数量为10~30只。短尾猴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以及福建南部。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赵金玲 通讯员周光荣 陶靖华 林莉
编辑 | 赵翠玲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