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航之翼
自2023年民航恢复正常以来,民航业开始增长。
这次情况下,对低成本航空来说,是天大的机会,因为民航市场在下沉,增量市场必然是低成本的菜。
问题是,民航业已陷入内卷式竞争,全服务航司已杀入低成本航司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廉价航空的大佬春秋航空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4月底,春秋航空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春秋航空可谓是喜忧交加。
喜的是,净利润连续中国民航业利润榜首。
忧的是,增长陷入停滞,净利润出现了下滑。
这家“中国最赚钱航司”正陷入增长失速、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等的多重挑战。
一、亮眼成绩:盈利一骑绝尘
在大型航空公司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全线亏损的情况下,春秋航空的业绩可谓亮眼。
从2024年度业绩来看:
营收200亿元,同比增长11.5%。
归母净利22.73亿元,同比增长0.7%。
从2025年一度业绩来看:
营收53.2亿元,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6.77亿元,同比下滑16.4%。
这样的成绩在整个民航业中十分亮眼,也让春秋航空成为疫情后业绩表现突出的国内航司。
2024年度超20亿元的利润、2025年一季度超过5亿元的利润,全民航客运航司中仅此一家,也让春秋航空继续成为国内最赚钱的客运航空公司。
二、隐忧浮现:陷入滞涨与利润下滑
尽管成绩斐然,但春秋航空也面临着一些隐忧。
作为上市航空公司,资本市场对春秋航空期待颇高。
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这是许多资本看好春秋航空的理由。
毕竟这10亿人都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坐上飞机只有靠低票价。
没想到,全民航陷入了“内卷式”竞争的大浪中。
连全服务航空都来争抢低成本航空的市场了。
全服务抢低成本的市场,逼迫低成本航空继续向下。
看一组数据:
2024年度,春秋航空:
运力投入(ASK)同比增长16.1%
周转量(RPK)同比增长18.8%
客座率提升2.1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11.5%
利润增长0.7%
总体表现还可以,但隐忧已现:
客座率在提升,说明还能抢到更多的旅客
但收入慢于运量的增速,利润慢于收入增速,螺旋式下降的死亡螺旋已经出现。
2025年一季度,春秋航空:
运力投入(ASK)同比增长6.9%
周转量(RPK)同比增长6.2%
客座率下降0.6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2.9%
利润下滑16.4%
危险已至:
客座率在下滑,而全服务航空的客座率在提升,说明全服务航司已来争夺低成本航空的市场。
收入慢于运量的增速,利润出现下滑,或许春秋航空已进入下降通道。
三、成本仍有优势,但价格优势不在
作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代表,春秋航空的成本优势明显。
2024年春秋ASK单位成本0.316元,同比下降3.3%。
这样的成本与全服务航司超过4毛的成本来看,优势巨大。
问题是春秋航空在价格方面或许不再有优势。
2024年,春秋航空ASK单位座收0.352元,同比下降4.3%。
春秋航空平均票价水平下降了3.8%,但是全行业平均票价下滑了12.1%。
2024年一季度,全行业票价水平仍在下滑。
当全服务航司在不计成本的打价格战,春秋航空本来价格就低,再往下降,其实空间不大了。
对于春秋航空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参与打价格战,将票价打得更低,接受利润下滑的现实。
要么拒绝打价格战,失去市场份额,利润同样下滑。
两害相权取其轻。
春秋航空只有参与价格战之唯一选择。
三、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当前的形势,春秋航空未来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航空业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春秋航空可以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和航线网络,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春秋航空也需要积极应对利润下滑和增长放缓的问题。
一方面要应对价格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要做适当的战略优化,反向杀入全服务的市场,以差异化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毕竟,在如今的中国民航业,所有的低成本与全服务界限已日渐模糊。
春秋航空的这份财报,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其在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上的表现值得肯定,但增长放缓和利润下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未来,春秋航空能否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春秋航空的22亿利润,既是中国低成本航空的最后堡垒,也是传统模式失效的预警信号。
当“抠成本”触及极限、“卷票价”难以为继,唯有重构“航空+X”生态链,方能在高铁冲击、外部变化、成本刚性的三重绞杀中突围。
这场生存游戏,没有中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