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彬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宗彬:
在成都打造无线电领域的“智能手机”
何宗彬(右)正在查看自己的产品。“我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款无线电领域的‘智能手机’。”对成都彬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宗彬来说,“忙碌”是过去一个月的关键词。
不停穿梭于前沿的展会与高校,如饥似渴般吸收业界最前沿的信息和知识,源于何宗彬最初的创业梦想:“就像智能手机能通过App将电视、广播、阅读器等不同功能聚集到一起,我们也希望将雷达、5G等不同的无线电设备功能聚合起来。”
瞄准无线电
从无人机、5G和商业航天发展中嗅到商机
时间回到2014年,先后在国企和外企工作数年的何宗彬,敏锐嗅到无线电平台领域的商机——
大疆公司的产品正快速占据非专业无人机市场;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4G快速普及的同时,业内关于5G的讨论也多起来……
“这些产品和商业模式看上去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属于无线电应用的场景。” 何宗彬判断,这些行业的发展一定会催生对无线电领域产品的大量需求,而这恰好是他擅长的领域。
于是在2014年,何宗彬正式从外企辞职,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
选好主战场
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地成都
“当初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业?”
“从情感考虑,我本就是四川人,从北京回到成都非常有亲切感;从产业观察,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我可以相对容易在成都本地找到客户和供应商。”何宗彬如此回答。
“10年来,得益于成都的优质营商环境,我们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到数千万元,实现高速发展。” 何宗彬说,创业初期,公司的营收还比较少,成都相关机构就主动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场所;在企业规模扩大后,了解到公司需要贷款采购设备以生产硬件产品,相关机构也提供贴息贷款……
“对我们科创企业来说,政府提供必要的应用场景也非常重要,因为客户往往需要将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数据作为采购依据。” 何宗彬说,此前,成都曾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为公司新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机会,“如今,随着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多批场景需求清单发布,更为我们的产品投入实际应用创造了机会。”
产品“手机化”
在平台上迭代安装更多“无线电App”
如今,何宗彬团队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到雷达探测、5G/6G通信等广泛领域。“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与荣誉,也折射出该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进入国内第一梯队,正在走向国际化。” 何宗彬说,他们打造的无线电平台硬件体积小、重量轻,只需对平台的软件进行调整,就能方便应用于雷达、5G、卫星通信、电磁对抗等不同的设备。
在何宗彬看来,平台化、组件化将是电子信息与通信产品的未来趋势,“就像今天智能手机,可功能却比过去多了很多倍一样,无线电设备的体积也一定会越来越小,而功能却越来越丰富。”基于这一判断,他正带领同事快速迭代无线电平台,努力让平台可以装载越来越多的“无线电App”。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摄影 刘阳
下一篇:高端能源装备企业看好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