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欧洲一项针对涡环状态(VRS)的研究得出结论,2种不同的改出技术在效果上仅有细微差别。
涡环状态指的是一架低速前进的直升机快速下降并穿过自身的下洗气流,且增加功率也无法阻止直升机下降的状态。多年来,涡环状态一直被认为是多起事故的原因,同时也是直升机行业中最棘手且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之一。
这项研究也强调了维沙尔改出法(以其瑞士飞行员克劳德·维沙尔名字命名)涉及的更高工作负荷,并指出飞行员发现这种改出法操作起来“不太直观”且“不太舒适”,同时存在更高的超出飞机功率限制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法国航空航天研究实验室ONERA 开展,并由法国军备总局(DGA)下属的飞行试验中心负责进行飞行测试。在8次飞行中总共进行了229次测试运行(每种机型4次),其中最终验证了177次。在涡环状态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进行了146次改出操作,在涡环状态刚出现时进行了31次改出操作;并且在这些飞行中,“前推”改出法和维沙尔改出法的使用次数大致相当。
尽管注意到该研究存在局限性(仅针对2种具有相似旋翼系统的直升机机型进行了少量飞行测试),但欧洲航空安全局仍认为研究结果对这一课题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