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开展以来,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镇市场监督管理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念好“摸、查、改”三字诀,持续规范农村食品生产销售行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一是实地走访“摸”。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辖区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摸排,动态更新经营主体食品经营许可信息或备案信息,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监管无死角、执法无盲区。
二是逐户逐店“查”。以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集贸市场为重点,严查经营主体购买使用来历不明未经检验检疫等肉类原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农产品,未经许可(备案)生产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阻断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三是跟踪问效“改”。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要求,对检查出的部分商户索证索票不规范、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未建立临期食品销售专柜的情况督促责令改正,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10余份,检查食品经营户64户(次)、食品摊位10个,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2份。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项整治行动,共筑农村食品安全坚固防线。(来源: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