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党和人民的事业同样不需要“早熟”的干部。因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都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因此,干部培养要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多些“蹲苗”历练,杜绝“捧杀”培养,经常“去油”教育,少些“官气”缠身,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年轻干部能不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影响年轻干部能否有效创造政绩,同时也影响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高低。这就对抓好年轻干部思想引导提出了要求。年轻干部应在理论学习中修好“终身课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内外兼修,追求真正的思想成熟。针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把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贯穿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把对党忠诚融入血液、浸入骨髓,以旗帜为引,以信念为魂,以担当为要,以为民为本。真正培养出对党忠诚、本领高强、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花盆难生万年松,庭院难养千里马。年轻干部的能力与素质、见识与经验,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历多岗位、多层次的锻炼。因此,必须加强对年轻干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坚持多种岗位、重要岗位、基层一线岗位锻炼,用好挂职交流、跟班学习、参与专项工作等方式,有组织有层次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摸爬滚打,使年轻干部在基层岗位上磨炼意志、贴近群众,在解决棘手问题中开阔视野、丰富经验,提高“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能力,提升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以及真抓实干的综合素养。
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既要严管也要厚爱。以“严”为主基调,多采取查、听、访的方式,通过日常了解、考察考核、专项调研等途径,精准把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用好谈心谈话、教育培训等措施,做到政治上切实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通过有效管理,真正把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落实好干部能上能下要求,建立“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以完善的管理监督全链条体系,做到关爱上要有“温度”,聚焦年轻干部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心理状态等,细化具体落实举措,拿出务实管用办法,经常性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疏导情绪、缓解压力,让年轻干部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上一篇:提“智”向新,奔向未来
下一篇:西宁市全周期守护过街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