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欣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沙丘褶皱里,三师四十五团像一粒胡杨种子,在滚烫的黄沙中扎根近六十载。
这片曾被黄沙吞噬的荒原,如今沟渠纵横如叶脉舒展,棉田似雪枣林泛红,光伏板在戈壁铺展银缎,温室大棚里南果北挂,勾勒出一幅自然与科技交织的壮美画卷。
1966年的春天,一群扛着坎土曼的拓荒者从天山南北汇聚于此。他们用柳条筐抬走盐碱土,用铁锹挖开第一条引水渠,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不毛之地播下第一粒希望,由此四十五团的旗帜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猎猎作响,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与汗水,终将荒漠浇灌成了绿洲。
四十五团的军垦历史陈列馆的玻璃展柜里,那件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依然泛白,似乎还留着盐碱的印记。木柄磨得发亮的坎土曼刃口还留着开荒时的缺口,1000多张老照片静默陈列,定格着地窝子前的集体合影、马拉犁耙过的土地、丰收时堆成小山的棉花,无一不诉说着当年开荒时的场景。
85岁的曹转高老人抚摸着陈列馆里的柳条筐,记忆回到初到边疆的冬天。零下30摄氏度的荒原上,他和战友们用芦苇席搭起地窝子,清晨醒来被子上落着一层细沙。“肩膀磨出的血泡把军衣粘在背上,脱下来能撕下一层皮。”老人卷起袖口,臂弯里还留着当年挖渠时被坎土曼划伤的疤痕。
从机耕连副指导员到社区调解员,曹转高用近60年光阴诠释什么是“献了青春献终身”——退休后骑着自行车穿梭社区,20多年调解纠纷127起,谁家吵架了、地头浇水闹矛盾,只要曹大爷来了,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另一位垦荒者赵树义的案头,摆着泛黄的《四十五团简史》手稿。这位在水管站工作30余年的老党员,退休后戴着老花镜走家串户,与工作人员一起把老兵的口述史整理成16.5万字史料。“写这些不是为了记功劳,是怕孩子们忘了,当年我们是怎么在盐碱地上抠出第一捧土的。”
“沙包、红柳、盐碱滩、人迹罕至,放眼望沙沙无边,每天喝着盐碱水,三餐不饱玉米面……”讲台上,赵树义用直观、质朴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着拓荒垦荒的故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当孩子们摸着他掌心的老茧问“爷爷的手为什么这么硬”时,他总会说:“这是和沙漠较劲磨出来的茧,也是兵团人的印记。”
曾经的团场边缘,沙丘年复一年地逼近,职工们的房门常被黄沙掩埋。如今驱车行驶在沙漠公路,可见两行“生态卫士”并肩而立:内侧是人工种植的胡杨、梭梭、红柳,根系在沙下织成密网;外侧是麦草扎成的方格沙障,像金色铠甲覆盖沙丘。
治沙先治碱。技术人员从芦苇荡里找到灵感,在万亩盐碱地试种芦竹——这种高3米的禾本科植物,根系可深入地下2米,既能固沙又能吸盐。十年间,职工群众们肩扛树苗、手提滴灌带,在沙丘间挖出数十万个树坑。如今芦苇沙障与滴灌管网交织成网,植被覆盖率达30%,实现“人进沙退”的逆转。
在十九连种植户王小琼的30亩西梅园里,青紫色的果实缀满枝头,手机里存着广东收购商的微信:“这批果子照去年的标准,我们全包了。”更令人称奇的是“南果北种”——火龙果垂下红色花穗,百香果藤蔓攀着支架,这些曾在热带生长的作物,在戈壁滩的温室大棚里结出甜蜜果实。
“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游客来团场,能摘到新鲜的热带水果。”种植户罗小林说。2019年,罗小林、李恒茂夫妇来到四十五团二十连,承包了4座大棚,勇敢尝试火龙果种植,成为团场“南果北种”项目的先行者。“现在,我们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果树也进入了盛果期,每年的产量也都不错。”罗小林分享道。
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四十五团将戈壁荒滩转化为“追光逐日”的能源基地。2024年,广东能源集团投资的75万千瓦光伏项目二期35万千瓦光储一体化工程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超6.4亿度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48.5万吨,成为南疆规模领先的新能源项目。光伏板下还探索“光伏+农业”模式,计划种植耐旱作物或发展养殖业,实现土地多层利用,为戈壁注入绿色动能。
更具创意的探索在盐碱地治理车间展开。“虾菜共生”工厂化健康养殖基地,透明养殖池里,南美白对虾舒展触须,池水循环系统将含盐废水转化为“人造海水”,富含营养的尾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上层水培架,鲜嫩的生菜、油麦菜根系直接吸收养分。“我们从开始养虾就不用换水,靠仿生态循环水养殖,每年至少产虾3至5茬。”图木舒克市亿海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雪君介绍说,这套“虾菜共生”系统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海鲜工厂”。
作为国家优质棉基地,这里的棉田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北斗导航的播种机走出笔直田垄,无人机编队掠过棉田喷洒叶面肥。“干播湿出”技术让棉花亩产从2022年的370公斤提升至现在的450公斤,套种的小茴香每亩增收900元,金黄的茴香籽跟着棉花一起走进加工厂,变成香辛料、保健品,远销中亚市场。
如今,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仍在呼啸,但更响亮的,是绿洲里机器的轰鸣、孩子的欢笑、作物拔节的声音。四十五团的故事,是一部写在沙丘上的创业史,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赞歌。当兵团精神的火炬在戈壁传承,荒漠终将变成希望的田野,每一粒扎根黄沙的种子,终将长成遮风挡沙的胡杨林。
上一篇:笔墨丹青绘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