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一假期的喧嚣铺满圣地延安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十二时辰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朝阳下的站姿、暮色中的背影,以及街巷里永不缺席的守护。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正悄悄编织成假期里最动人的平安网。
暖心医药箱:守护就在转身处
"同志,能帮我找些碘伏吗?" 五月的阳光刚爬上宝塔山,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在景区设立的便民宣传服务台前就迎来了第一位求助游客。民警封柯旭闻声抬头,只见游客膝盖上的擦伤还渗着血,她立刻起身拉开医药箱:"您坐这儿,我给您拿。" 这个小小的白色箱子里,整齐码着碘伏、创可贴、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等。从放假第一天开始到现在,它见证了5次擦伤处理、132次问路咨询、1100份交通安全手册的传递。当游客带着碘伏的清凉和民警的叮嘱离开时,箱盖上 "圣地交警便民药箱" 的红色贴纸,正映着延安城最温暖的底色。
“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的的速度与温情
"指挥中心!有孩子突发疾病需要送医!" 对讲机里的紧急呼叫划破午后的热浪。二中队指导员常江迅速应答,并驾驶警车到达制定路口与求助人汇合。"延河北路柳树店车流量大,请提前分流!""嘉岭桥十字信号灯调成绿波模式!"急促地警笛声中,求助车辆紧紧跟随。当孩子顺利被送进医院急诊室时,孩子父亲紧紧握住民警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泛红的眼眶表达了他的心声。"放心,有我们在"这句随口而出的承诺,在滚烫的午后化作最坚实的安全感。
车流中的 "推车侠":33℃高温下的俯身背影
"师傅,您把控方向,我们来推!"放假第三天,根据天气预报午后气温将升至33℃。下午三点正是路面温度最高的时候,一辆抛锚的三轮摩托车停在路口中央,占据了宝塔山下嘉岭路车一条车道,车主急得直跺脚。在此执勤的一大队副大队长刘雄、一中队中队长任刚小跑着冲过去,俯身推车的背影成了最美的路标,直到故障车安全停靠在树荫下,二人迅速又恢复交通。车主递来两瓶矿泉水,民警笑着说拒绝说:"这都是该做的,您赶紧联系修车吧。"
午后的 "唠叨":安全是最温暖的叮嘱
"大爷,您和孙女的头盔呢?" 枣园中队辅警马乐在庙沟路口执勤时,拦下一辆摩托车,后座的小女孩正随着车身摇晃。老人搓着手解释:"就在沟里住着了,假期娃娃闹着要去城里逛逛,想着不远......"" 大爷,安全不分远近啊。" 马乐从警车后备箱拿出备用头盔,同时递上交通安全宣传彩页,上面正是 "一盔一带" 宣传的标语。这份午后的 "唠叨",终将变成乡间小路上最坚实的守护。
忙碌中的“偷懒”:交警的岗位就在马路上
孙杰是一大队大队长,假期一直在单位坚守,高峰期就到市区车流量最大的地方和民辅警一起疏导分流。连续站岗两个多小时,已经57岁且腿部曾因公受伤的他多少有点吃不消,在流量高峰降下来后,他抽空在办公室沙发上眯了一会:“没啥,大家都一样,每年也都一样,交警的工作不就在路上嘛!”
暮色中,延安市区亮起万家灯火,交警的反光背心依然在车流中闪烁。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润物无声的温暖。当游客们在朋友圈分享圣地美景时,或许不会注意到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警号、被晒黑的脖颈,但一定会记得: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总有一抹藏蓝的身影,让旅途多了份安心,让假期多了份温暖。
来源:圣地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