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智伟
世博园区的开发,是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世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来推进的,践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并将继续秉承和推广这个理念。
2011年7月,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园区开发建设,包括编制园区规划、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园区招商等全局性工作,协调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具体则由世博发展集团作为执行单位来组织推进。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世博会地区是上海市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按照规划,世博会地区后续发展突出公共性特征,具体将形成“五区一带”的功能结构。浦西包括两大功能区。一是依托原浦西企业馆区的文化博览区,定位为“能够引领全市文化发展,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博览文化集聚区”;二是整体保留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定位于“塑造集创意设计、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为一体,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浦东包括三大功能区。一是以世博村地块为依托的政务办公社区,建设成为“高效的政务中心,活力的办公园区,宜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的滨水空间”;二是原AB片区组成的会展商务区,定位于“知名企业总部聚集区和国际一流的商务街区”;三是原C片区组成的后滩拓展区,规划为世博文化公园。“一带”指依托滨江绿地和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的沿江生态休闲景观带。
市委市政府把整个C片区将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建设世博文化公园,这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土地如果出让建造商务办公楼或者房地产,收益可达上千亿元。而建造服务市民的城市绿地,不但没有这些收益,还要投入几百亿元进行建设。这说明上海在世博后续开发上很好延续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很好践行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在城市管理上注重精细化和长远发展。
世博文化公园内新建了七大主题项目——世博花园、申园、双子山、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其中,上海大歌剧院总建筑面积为14.6万平方米,为上海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而国际马术中心则是中国第一个永久性专业马术赛场。公园配置了千余种乔、灌木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春景秋色。中央湖区引入黄浦江水源,通过水体净化,主要指标可达到III类标准。园内还规划多条慢行系统,引入智慧公园管理,保障游园的安全便捷。
央企总部聚集区以商务功能为主体,以“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高贴线率”为理念开发建设。楼房大多在50—60米的“低高度”,仅有少量高度在120米;大部分街道为宽约20米的窄街道,方便行人过马路;除了有集中的中心绿地,每个街坊里面还有自己的小绿地。区域内28栋楼各自都不设围墙,完全对外开放,行人走50米到200米左右就可以穿越整个区域。这种布局,一方面使城市生活和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更多城市交往空间。
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已经15年了,把它建完还要若干年。这样的慢更新,说明上海在很用心地规划城市,目的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西河古镇(钢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