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霍奕均 张曼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4月28日,河北大学“冀同京津,共护新业”实践团队赴保定市莲池区展开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零工“驿站,外卖站点,快递分发点等新业态劳动者聚集区,了解新业态劳动者劳动现状。
保定市莲池区人社局在各大商圈建立了“零工”人员服务驿站,提供饮水充电、临时休憩、医疗急救等12项基础服务。在莲池区一家驿站内,负责人向团队介绍:“驿站日均服务超200人次,高温时,外卖骑手扎堆避暑的情况尤其明显。”
团队成员观察到,驿站内配备空调、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施,墙上张贴着社保政策解读、技能培训报名表等资料。一名正在给手机充电的外卖骑手说:“刮风下雨有个落脚地儿挺好,但高峰期抢不到座位,有时候还得蹲在门口等。”
调研中,团队发放问卷186份,访谈从业人员52人。在莲池区假日花园社区驿站,调研团队偶遇一名“00后”骑手。当被问及梦想,他腼腆一笑:“攒够钱开家小超市,不用再跑夜单。”
据悉,河北大学“冀同京津,共护新业”学生团队,聚焦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致力于从制度、技术与社会三维出发,探寻平台经济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路径。团队于2024年1月正式组建,团队共8名成员,来自不同学院,专业覆盖新闻传播、法学、公共管理、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据调研团队前期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的专项研究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推动城市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通过走访外卖站点、快递转运中心等基层场所,团队收集的数百份调研资料显示,从业者普遍期待更完善的权益保障体系。对此,调研团队已形成涵盖职业培训、权益保障等领域的政策建议,部分成果获相关部门关注并进入试点探索阶段。
团队负责人称,团队坚持“让青年脚步丈量社会温度”,用调查问卷记录真实声音,用政策建议回应群众关切,在调研一线锤炼本领、在社会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