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2022年至2024年,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原煤产量累计增长31.65%,全员劳动生产效率累计提高340吨/人,岩巷单进和煤巷单进累计实现提高37.14%、17.33%,这是该集团创新“四化”绩效改革,构建多维度经营绩效考核体系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按照国企改革工作任务要求,聚焦“市场化、价值化、过程化、契约化”改革,查漏补缺、外部对标,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促进经营责任层层传导,激发企业潜在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一天干多少活,得多少工分,拿多少钱,俺心里都清楚,想多拿钱,就得多出勤、多干活。这个月工资收入17000元,比上个月多收入1000元,以后我们都要算着干、省着干。”日前,任楼煤矿掘进区职工田百全在单位公开栏前,指着工资表笑着对工友说。
“现在生产原煤1吨给多少工资,进尺巷道1米给多少工资,都是“明码标价”,关键就是日常工作怎么干?只有干,只有奋斗,才能有收获,才能有幸福感。”任楼煤矿掘进区区长吴继波爽快地说。
“传统沿空煤柱多为8米煤柱,现在小煤柱治理优化到5米,多回收1.8万吨煤炭,相当于从‘指缝’里捡回真金白银!”日前,在8257面风巷,任楼煤矿总工程师欧东东轻叩煤壁上的喷浆层娓娓道来。
“市场化运营机制让职工意识到,矿上结算来的工资都是自己的,自主分配,从井下到地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活动来进行开展,过度投入就是浪费。”任楼煤矿经营副矿长王晖介绍道。
近年来,该集团不断完善四级市场化结算机制。2022年建立了一级内部市场工资结算政策,规范一级市场运作,倒逼二三四级市场高效运行。基层各单位围绕系统的主流程,运用市场化规则,以价值链、结算链为轴线,模拟市场化结算工资,牢固树立了人人皆是管理参与者的理念,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牵住市场化运营“牛鼻子”
该集团皖煤国贸公司副总经理王勇是首批签订经理层经营目标责任书和经营业绩责任书的管理人员之一。“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通过协议聘任划清了岗位职责边界,通过经营业绩责任书约定了考核指标,突出了重点工作导向,为经理层成员干事创业大展拳脚铺开了场地,同时量化了分管领域的工作表现,一人一策,对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勇表示。
实行任期制考核的三年内,王勇分管的两家贸易公司均超额完成了考核指标,营业收入实现年均10%的增长,年均利润超过5000万元以上。在年度考核中,王勇连续三年均以高分名列前茅,绩效薪酬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
经过近四年的摸索,该集团借助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在干部管理方式方法上,加快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的“岗位管理”的思想转变,管理干部契约意识显著增强,薪酬差距合理拉开。其中,2023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经理层成员薪酬较上年增长超过20%的有12人,占经理层成员总数的13.33%;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5人,占经理层成员总数的5.56%,充分体现“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考核政策导向。
构筑价值提升增效“助推器”
麻地梁煤矿作为皖北煤电集团首批通过国家智能化验收的矿井,着力构建万物互联智能“1+N”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在501工作面,5G网络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实现“三机联动”,记忆截割率达95%以上,单班作业人员从12人减至3人,单面月产突破百万吨;大断面巷道月进尺超过1000米,吨煤成本不足120元,吨煤材料储备1.26元/吨;智能装车汽车过重磅时间由3分钟缩短至40秒;实现煤矿职工百年来不上夜班的夙愿,职工单月休班可达10天。
该矿抓住国家对煤矿产能核增政策的窗口期,2年实现了矿井产能核增由500万吨/年增至800万吨/年、1000万吨/年。2022至2024年,麻地梁煤矿原煤产量累计实现增长94.43%,全员劳动生产效率累计实现增长56.49%,利润累计实现增长66.41%,为推动集团公司经营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22至2024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累计增长分别为9%、329%,在岗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显著增长,企业信用评级升至AA+。
皖北煤电集团突出价值创造管理牵引,夯实基层单位的生产、成本和效益中心的功能定位,通过抓大放小,强化效益导向,抓住价值创造关键性指标,严考核刚兑现,倒逼经营单位抓实增收提效,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刘海燕 陈诚)
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