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
世事难料,没想到,我刚四十岁出头,就丢失了五颗半牙。
其中一颗半是自动离去,余下的四颗被牙医手动拔走。于是,我只要一说话或大笑,就等于宣告前面几颗切牙消失了。
说是牙周炎惹的祸,平时不注意卫生,终致牙齿松动,还有龋齿。
牙齿带来的不止肉体的疼痛,还在心理上留下病变。现在不管是上街还是看电视,总会不自觉地盯着人的切牙,那些牙看上去大多牢固,我不免心酸,他们的牙怎么那样好。
有天看电视,上面介绍美食时提到了鲁迅先生,称他不到三十岁,真牙还剩五颗,到了四十九岁时,他拔光了所有的牙。这是我之前不了解的,有些始料未及。据记载,1912年至1930年间,鲁迅让医生拔掉了十七颗牙,又因公事从车上坠地,损失了两颗,还有自行脱落的。那些年,从小就是牙痛党的鲁迅一直跟牙作斗争,但他看完医生,经常不听话,径直去点心店买甜食吃。鲁迅这样的潇洒做派,真是让人望尘莫及。1926年,比鲁迅小十五载的三十岁的郁达夫说:“鲁迅是中国唯一的美少年。”在牙这事上,我也信这句话。
现在的我,对肉类和冷的、辣的、硬的、甜的食物都有些避而远之,心里没底。对照鲁迅的敢吃敢为,真是丧气。并且,也没有郁达夫那样的人夸我。
鲁迅学医出身,虽不像余华一度是牙医,对牙科知识倒也了然,可终没能挽留住牙过早地离去。而古代的文学大师们,牙周病、虫牙等症也时有发作,各有各的际遇。
白居易懂得养生,“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但牙疼还是让他卧倒了三天,煎服的药也不大管用,他只好“先问南邻有酒无”,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辛弃疾惯于金戈铁马,是气吞万里如虎般的人物,牙齿却不能在口中江山永固。四十一岁时,两边的牙已弃他而去,中间的门牙又残缺了。陆游一生写诗九千多首,约三千首关于食物,有一百五十余首则是记录他牙痛、牙疾和缺牙的。“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蛀牙影响了美食家陆游的吃喝和睡眠。
而常为房子困扰的杜甫,安史之乱后辗转来到秦州,想在山间挑选一个住所,但牙病发作了,“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他只好跟朋友说等雨停了、牙好了再相约去看房。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十几岁时齿牙动摇,“难以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牙齿”这句话对他并不适用。很快,“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一年掉了七八个牙。他羡慕朋友的好牙口:“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心情,真是我的千古知己。
现在,我用上了假牙,每天摘戴,颇有不便。种牙的话,疼且不说,很可能还不成功。再好的假牙,也不及原装的。但事已至此,后悔无益,或许应该像晚年牙齿恶化的梁实秋说的那样:“能吃时赶快吃。”